当时国务院已经原则批准三峡工程150米方案,准备1986年开始动工建设。1985年全国政协召开会议时,许多政协委员反对国务院建设三峡工程的决定,要求走“科学与民主”的决策道路。李鹏本人支持建设三峡工程,但是不赞同150米方案,认为工程规模太小。李鹏要做大工程,这与他在苏联接受的“苏维埃加电气化等于共产主义”的教育是分不开的[10]。当时重庆市委和市政府(1984年重庆市下属四川省)提出三峡工程180米方案,主要是常务副市长、后任市长、市委书记萧秧的主意。萧秧曾留学东德,和李鹏是一拨的。后来在北京主管过工业,与李鹏一起干过事。李鹏就任三峡工程筹备组组长后就组织了对三峡地区、特别是重庆的考察。1984年11月20日,李鹏与杜星垣、黄毅诚、宋健四人给国务院写《三峡地区考察报告》[11],推荐三峡工程180米方案,其中李鹏、黄毅诚、宋健三人都是留苏派。
1980年邓小平之所以表示赞成三峡工程150米方案,是因为之前的三峡工程200米方案淹没损失大,移民人数多,四川省反对特别强烈。邓小平认为150米方案只淹四川的万州地区,淹没损失不大,移民人数不多,特别不淹重庆,可以接受。李鹏不赞同150米方案,是因为三峡工程不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装机容量不能世界第一,年发电量也不能世界第一。作为重庆市主动要求抬高三峡工程的蓄水位,要求淹自己的城市、淹自己的市民,有如黄盖主动要求周瑜打屁股,这在逻辑上讲不通[12]。再说萧秧学习化工出身,从专业上也讲不出门道来。因此萧秧的主意更多是来自李鹏。从李鹏出任国务院副总理,特别是担任中共中央、国务院三峡工程筹备组组长后,他就特别注重组织自己信得过的班子,特别拉拢留苏派,比如参加三峡工程论证的三峡工程论证泥沙组副组长谢鉴衡就是李鹏在1984年三峡地区考察时所结识和获重用的。
六、一会儿赞成三峡工程150米方案,一会儿说三峡工程150米方案不好的邓小平
根据《李鹏三峡日记》1985年1月19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出席广东核电投资公司与香港核电投资公司合营合同签字仪式。会见后邓小平要李鹏和夫人朱琳留下,询问三峡工程情况,李鹏做了回答。根据李鹏的《三峡日记》,邓小平十分关心三峡工程,他说:开发性移民这个办法好,可以在库区建工厂。听说四川人已不反对坝高到180米,我很高兴。万吨船队不能到重庆,太可惜。多移几十万人不算什么,可以办工厂,可以发展服务业。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东西。他还提出把四川省一分为二的设想。后来根据回忆与笔记,李鹏整理了邓小平的这次谈话主要内容[13]。
邓小平说:低坝方案不好。中坝方案是好方案,从现在即可着手筹备[14]。
图5:1985年1月19日邓小平与李鹏谈三峡工程,据称邓小平说:“低坝方案不好。中坝方案是好方案,从现在即可着手筹备”,对比图4,邓小平说:“我赞成低坝方案,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图片来源:李鹏三峡日记
参见这次谈话的一共三个人,邓小平、李鹏和夫人朱琳。邓小平的讲话内容全部来自李鹏的记录。在《李鹏三峡日记》发表之前,中共的官方媒体都没有公开发表过邓小平“低坝方案不好。中坝方案是好方案,从现在即可着手筹备”这样的指示。笔者对邓小平这样的表态表示质疑[15],因为1982年11月24日邓小平公开的表态:“我赞成低坝方案,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邓小平的态度怎么可能发生巨大的改变?再说,当时四川人还是坚决反对三峡工程,到1992年全国人大开会投票表决时,四川人还是反对,只是萧秧代表的重庆市委和市政府不反对。李鹏在日记中有意把重庆人不反对坝高到180米,这个痕迹十分明显。
1980年和1982年邓小平表态支持三峡工程低坝方案,是因为邓小平上当受骗,做汇报的林一山的秘书魏廷琤所说的三峡工程的防洪和发电效益都不是来自低坝方案,只有移民人数和造价是来自低坝方案。1985年邓小平表态支持三峡工程中坝方案,邓小平再次上当受骗,因为移民人数和造价比李鹏所说的大许多。英语俗语说:If a man deceives me once,shame on him. If he deceives me twice,shame on me!“人家骗我一次,是他丢脸,骗我第二次,我丢脸!”
笔者认为,邓小平与李鹏还有一次谈论过三峡工程,时间应该是紧靠1989年六四前后,很可能是1989年5月31日。内容应该是“可着手筹备”三峡工程,并让李鹏具体领导建设。
七、江泽民与李鹏在人大代表投票前召开“两会”党员负责干部大会
图6: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李鹏都曾经留学苏联。1992年3月18日江泽民和李鹏召开“两会”党员负责干部大会,要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中共党员,支持党中央建设三峡工程的决定。图片来源:GOH CHAI HIN/AFP/Getty Images
关于三峡工程争论的最后一次高潮是在1989年初。1988年三峡工程论证的14个专业组的报告完成,并汇报完毕。参加三峡工程论证的412位专家只有9位没有在专业组的报告上签字。有消息说,在1989年的两会上将讨论并表决三峡工程。根据《李鹏三峡日记》1989年1月26日的记载:香港报刊说,姚依林在政协讲五年内不可能建三峡工程时有不少人鼓掌。我认为,国务院并没有改变对三峡工程的意见。现在国家经济正处于治理整顿时期,五年内国家没有足够的钱,所以三峡工程在五年之内不可能建设,也是在理的[16]。笔者没有找到关于姚依林在政协的讲话的报道和内容。
1989年4月3日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两会闭幕举行记者招待会,李鹏带着三位副总理姚依林、田纪云、吴学谦出席。荷兰记者提问道:“在人大刚开始开会时,一些人大代表对三峡水利工程提出一些批评意见。前几天,一些代表还在说,这项工程如果搞的话,将会影响社会和经济的秩序,我想问李鹏总理:您是否不管有什么情况,还继续搞这个工程?”李鹏答:“我请姚依林副总理回答这个问题。他是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主任。”姚依林说:“三峡工程现在有争论。主张建三峡工程的人是有道理的,反对上三峡工程的人也是有道理的,因此这个问题还需要经过详细的论证。我认为,三峡工程在今后五年之内是上不去的。在现在治理整顿期间的计划以及将来的八五计划都不会有大规模上三峡工程的计划。因此现在不必花很大的精力去争论。将来如果要上三峡工程,肯定是要经过人大批准的。所以我建议现在这个问题不必继续讨论。[17]。
《李鹏三峡日记》1989年4月3日除了记载他和几位副总理出席记者会外,还记载了一件事情:早上“美国之音”报道人大代表有270余人签名要求推迟三峡工程。但是,人大副秘书长席德华检查了人大简报组的议案,没有收到这样的提议。据说是一位贵州代表征集签名,直接交给新华社记者的。而这位记者向《人民日报》海外版直接投稿,没有经过总社审核同意[18]。
谈点个人感想:一位贵州人大代表发起推迟三峡工程的建议,有270余位人大代表签名。有十分之一的人大代表要求推迟三峡工程的决策,而发起人只是来自贵州的一位普通代表。可见推迟三峡工程的决策是人心所向。但是中共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动向监视是十分严密的,对党媒记者的报道审查也是十分严格的。新华社记者向《人民日报》海外版直接投稿,也是要经总社审核同意的。可见新闻检查是如何的严厉,外面基本上看不到真相。
两个月后,爆发了六四暴力镇压民主运动的事件。
1989年6月23日至24日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李鹏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关于赵紫阳同志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赵紫阳因此下台。也是留苏派的江泽民正式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一个月后,在六四暴力镇压事件中用力最猛、但一无所获的李鹏住进了医院,很可能是心病。新当选总书记的江泽民并没有立即找李鹏对三峡工程表态。如果真的是五年不讨论三峡工程,那么李鹏想亲自领导建设三峡工程的梦想就无法实现了。
江泽民自然明白李鹏住院的真实原因。7月22日至24日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不到一个月的江泽民首次出京考察即到了三峡工程坝址等地。22日晚江泽民在宜昌给住在医院里的李鹏打电话,报告已经到三峡来了。25日上午江泽民就去医院看望李鹏,谈去长江视察的印象,认为上三峡工程是必要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