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网王笃若报导/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白热化之际,美国电动车巨头特斯拉(Tesla)突然在中共国市场投下一枚“重磅炸弹”——7月16日晚间,特斯拉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通过官方微博宣布:“Model Y L,金秋见!”并公布了两张全新六座加长版Model Y的官图。该举动震撼业界,被普遍视为特斯拉在华遭遇市场压力后作出的应急之举。
过去半个月,特斯拉已对Model3长续航版和Model Y进行过小幅升级,但价格未动,显示出其“加量不加价”的策略意在狙击国产品牌的围攻。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1至6月,特斯拉在中共国市场的累计批发销量为36.45万辆,同比下降14.6%;零售销量为26.34万辆,同比下降5.4%,市占率降至4.8%,成为新能源车前十品牌中唯一销量下滑的企业。
面对比亚迪、小米等中共国产品牌的迅猛崛起,特斯拉面临产品更新缓慢、产品线单一等挑战。自Model3和Model Y爆红后,特斯拉长期未推出全新产品,仅进行改款焕新;而中共国车企则迅速迭代产品,凭借高配低价与技术优势不断蚕食特斯拉市场。马斯克此次亲自下场,在特斯拉官宣Model Y L后,于社交媒体发布“Are you OK”推文,被广泛解读为暗讽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近期却接连爆出数起新车自燃及电池起火事故,引发外界对其安全性的质疑。相较之下,特斯拉虽然销量下滑,但品牌仍具全球影响力,加长版Model Y L的推出被视为其试图稳住中共国市场份额、缓解竞争压力的重要策略。
然而,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特斯拉是否已陷入外资在中共国常见的“养、套、杀”陷阱。特斯拉2018年在上海设厂,被中共当局视为“座上宾”,不仅获得免费土地、税收优惠,还成为全球生产重心之一。然而短短数年后,伴随中企的“模仿成长”,特斯拉逐渐失势。
《华尔街日报》7月6日报道指出,中共国消费者正转向更便宜且功能更全的国产品牌。2025年初,比亚迪两个月内售出48万辆电动车,年增超75%;特斯拉同期销量却仅有6万余辆,年减14%。
财经评论员史密斯(Noah Smith)分析,中共惯用“养套杀”策略:先以优惠政策引诱外企,再通过技术转移与产业模仿反制对手,最终将其边缘化。评论家吴嘉隆指出:“特斯拉技术外泄后,中共企业建立自己的供应链,反过来打败特斯拉。”
李孟居也直言,这并非特斯拉独有,摩托罗拉、苹果、台湾友讯(D-Link)等企业都曾遭遇相似命运。马斯克看重中共国廉价劳动力与市场潜力,却未意识到中共体制与计划经济逻辑的本质差异。“这不是个别商人的问题,而是体制性的策略行为。”李强调。
如今,特斯拉被迫通过传统手法如加长加座加豪华来挽救颓势,象征其颠覆者身份的消退,也再次提醒外资企业在中共国经商的高度风险。
从这点可以看出,曾经作为颠覆者的特斯拉,在激烈的中国市场已被迫沦为跟随者。
过去特斯拉凭借Model3、Model Y两款车型颠覆了传统汽车市场格局,
但如今面对中国品牌的激烈竞争,特斯拉也开始采用“加尺寸、加座位、加豪华”的传统产品升级策略。
特斯拉的这一转变,反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演变。
当国产新势力用800V高压平台、激光雷达、高性能芯片等技术,在30万元以内市场实现了高配低价的产品策略时,特斯拉彻底坐不住了。
而Model Y L的推出,便标志着特斯拉也开始用加尺寸、加座位、加豪华的传统打法防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