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暁康:美国神话之迷蒙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文集 > 正文
苏暁康:美国神话之迷蒙
作者:

美利坚这群将帅征战欧陆太平洋,翦灭德日狂魔,却轻忽于苏俄孵卵下、暗伏黄土高原避过日寇的土共,二战后期,马歇尔到中国斡旋,希望国共达成和平协议;韩战期间,杜鲁门政府希望阻止毛泽东派兵跨过鸭绿江;越战期间,约翰逊政府相信中国会节制在南越的参与,这一切统统落空了。

若回眸二战以来中美关系之演变,颇令人蹉跎,我简单列了一条线:

罗斯福(亲华)、史迪威(恶蒋)、马歇尔(融共)、麦克阿瑟(挺蒋)、尼克松基辛格熊猫派)。

讲两个历史细节,有时候人事关系和人的性格成为历史造因,超越那些更宏观和决定性的形势或力量对比。

芭芭拉·塔奇曼那本著名的史迪威传记,透露中国遭遇"共祸"的根源,实乃蒋介石与史迪威的崩解,使罗斯福失去寄望中国(国民党)成为美国战胜日本的辅佐力量(主要是陪美国消耗兵力),转而在雅尔塔请斯大林出兵中国东北,此乃国民党失去中国大陆的决定性因素,苏军占领东北,毛泽东派林彪出兵关外,国民党就输定了。蒋史公案,则中美制度差异之大,两人性格缺点皆被放大,又使两种制度的缺点亦被放大,此为毛泽东这枭雄得逞之诀窍,而一个"醋性子乔"(Vinegar Joe)的性格,亦为中国几亿人一个世纪灾难的偶然造因。

金钟讲了一个故事:毛周1944年曾密谋会见罗斯福总统而不得,近三十年后,变成无恶不作、众叛亲离的一堆臭狗矢,却接到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美国大总统送上门来。必有诡异。原来1969年有一场核武危机被利用。该年3月,中苏在边界珍宝岛(达曼斯基岛)发生武装冲突。这无人小岛,主权未定,多年来由苏方巡逻看守,并无冲突。文革是反苏高潮,毛决定在珍宝岛动武,搞一场对苏“反击战”,双方交火几次,出动国防军,使用新武器。苏军阵亡58人伤94人。事件震动莫斯科高层,军方主张使用“外科手术式”核武,打击中共核基地,“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苏方将此计划告知有核合作的美国。基辛格尼克森获悉,商定阻止苏用核武,并通知中共,做一单不顾国格的大交易。

一、肯尼迪

这位东岸新英格兰资本集团孕育的英俊后生,口才极佳,十足魅力型领袖,世界进入冷战时代,美苏两国的领袖都不到七十岁,肯尼迪才四十五岁,赫鲁晓夫六十八岁,两个人都脾气火爆,在古巴这个小岛差点引爆核战。

然而据说他想结束越战,遭来杀身之祸——川普曾下令解密肯尼迪、罗伯特、马丁路德金被刺杀机密档案,"所有事情都会被揭露",他说,之前他当总统的时候,他已经公布了部分文件,但当时的国务卿蓬佩奥劝他不要公布更多信息。他说蓬佩奥可能知道什么,他说有时候我们必须尊重他们。

故事线是这样的,肯尼迪被刺杀之后,美国成立一个调查委员会,以高院首席法官命名,叫沃伦委员会。沃伦委员会当时调查结果是唯一凶手是李·哈维·奥斯瓦德。

号称好莱坞头牌男星、两度称帝奥斯卡的汤姆.汉克斯(Tom Hanks)非常渴望介入这个美国历史上最神秘的暗杀,“它也许是美国萤幕上最具争议的电视剧”,它好比美国历史里一条喷火猛龙,就是因为它与越战有关?

二零一三年秋《帕克兰医院》一上院线我就去看了。原来汉克斯在这部电影里,再现了肯尼迪遇刺后送进医院抢救过程的现场,荧幕上的镜头非常血腥,肯尼迪头部中枪,尸体放上手术床,整个脑子都掉出来了,是最吓人的一个镜头,这里面最惨烈的承受者,是肯尼迪之妻杰奎琳,难怪美国人民长久地崇拜她,那是西方文明的一种恻隐之心,对受难者的不忍。

影片多次诠释死者的尊严问题,其中也包括那个刺客嫌疑犯。此人被刺杀后也送到帕克兰医院来抢救,埋葬时竟无教会肯接纳,甚至几无神父肯为他做葬礼仪式。这个巨大的谋杀案至今没有找到凶手,因而其政治、社会学、文化的解读,长久是美国的一门显学。

二、尼克松

接下来尼克松上台,美国人喜欢他从草根崛起的个性和直率,在美国有很高的欢迎程度,但媒体不喜欢他。

尼克松很快就知道了真相,有一天他找来CIA局长,说我知道是谁杀了肯尼迪,并且暗示了就是CIA,CIA局长陷入很长时间的沉默。

尼克松就没当回事儿,他以为这个事儿已经过去了。没想到深层政府,以CIA+FBI为代表展开了对尼克松的报复,也就是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是因为有五个窃贼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被抓后发现身上有大量美元和窃听器,调查后他们承认目的是潜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安装窃听设备,而背后的主谋则是尼克松。

其实真相是,五个窃贼中有四个都是CIA的特工。事件曝光后,FBI在华盛顿邮报安排了一个自己人进去,让他负责写水门事件调查报告。之后FBI副局长亲自给他喂了很多消息,于是震惊世界的水门事件调查报告就此出炉。

美国对华政策的潜台词,是尼克松的一句话:取消对中国最惠国待遇,最大的受害者并非中国,而是"仰息自由市场的人们"。这句话要翻译才能懂,即西方"自由市场"离不开中国廉价劳动力,这几乎如同资本离不开利润一样。

这里可以做一个比拟式的想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令美国的制造业,充当"全球民主兵工厂",这种规模,在不到一个世纪后,尽数被东方的一个共产党政权拿走。

尼克松之后,还有卡特、里根两任总统,一左一右,而里根居功厥伟,扳倒宿敌苏共。

三、乔治布什

所谓"新保守主义",绝对离不开石油,这是美国右翼的特征。九〇年代初,有位国防部次长沃尔福威茨,研制出"美国第一"路线图:一、控制全球能源和战略资源;二、压制所有潜在对手(包括以法德为代表的"旧欧洲"和联合国一类超主权组织);三、通过控制战略资源,扶植"新欧洲"、"新中东"。他跟迪克•切尼、拉姆斯菲尔德并称"三大右王",然而他们还没来得及照剧本演绎,"911"突如其来,倒也给了他们大干一场的机会。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苏暁康脸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706/2243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