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洛|2024年三峡工程汛后蓄水至175米目标失败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文集 > 正文
王维洛|2024年三峡工程汛后蓄水至175米目标失败
作者:

但是对比2024年10月18日新华网的报道,气象数据显示,8月以来,长江流域降水量显著偏少。今年8月到9月,长江流域累计降水量160.7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三成多。

所以,2024年“七下八上”时期,长江流域并没有发生类似1954年、1998年、2020年那样的流域性大洪水,就是连小洪水也没有。真实的情况是,8月以来,长江流域降水量显著偏少,8月到9月长江流域累计降水量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三成多,是出现了轻微的旱情。可见2024年7月长江水利委员会对未来水情的研判出现了重大的错误。

笔者在《数字孪生三峡系统证明李锐“为重庆准备后事”的警告是正确的》一文中指出,根据《中国科技日报》的报道,数字孪生三峡系统的演示结果表明,重庆长寿附近水位达到海拔183米,超过土地征用线约8米。所以三峡大坝必须要开闸泄洪,降低坝前水位。

请注意《湖北日报》记者提供的7月15日上午8时三峡水库坝前水位达到165.86米,记者也注意到这个水位较常年同期大幅度偏高。按照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在汛期三峡水库的坝前水位必须保持在145米这个汛限水位上,保证三峡水库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应对可能出现的洪水,发挥所谓的“防洪效益”。如果汛期期间大量的防洪库容已经被占用,三峡工程的能防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甚至万年一遇的洪水都是空话。

2024年汛期,三峡集团为了多发电,不顾三峡水库在汛期必须保持在145米这个汛限水位上的要求,擅自将三峡水库坝前水位于7月15日提高到165.86米,目的就是为了多发电。三峡集团的这个发电目标也是真正达到了,截至9月底,三峡电站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增幅超100亿千瓦时。

但是付出的代价就是,三峡库区重庆长寿区的水位超过土地征用线约8米。三峡库区土地征用线为175米,与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一样,超过8米,重庆长寿区的水位就是183米。三峡集团抬高三峡水库在汛期的水位,造成水淹长寿等地严重洪灾,这就是三峡工程截至9月底多发100亿千瓦时电量的代价。

五、鄱阳湖跌破极枯水位,可能再创历史新低

2024年9月10日三峡水库正式启动2024年175米蓄水计划,出库流量小于入库流量,部分来水被拦截在三峡水库内,水库水位上涨,按计划应该在10月中旬达到175米。

2024年10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客户端发布消息[5]称,10月9日19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7.99米,退至极枯水位以下,湖区通江水体面积291平方公里,容积9.25亿立方米,达到水文干旱蓝色预警标准。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发布水文干旱蓝色预警。另有报道,10月10日,江西省启动鄱阳湖枯水位水生生物保护红色预警和长江江豚保护红色预警[6]。

图5: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7.99米,退至极枯水位以下,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发布水文干旱蓝色预警,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图6:鄱阳湖水位退至极枯水位以下,大片湖底出露,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2024年10月9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7.99米,退至极枯水位8.00米以下,为有记录以来第二早。最早一次是在两年前的2022年9月6日。

澎湃新闻记者刁凡超于2023年8月16日撰文[7]指出,自从2003年以来鄱阳湖水文节律改变,枯水特征呈常态化、趋势化态势。记者没有点明的是,2023年6月1日三峡水库投入试运营,在2002年底三峡水库开始蓄水以保证2023年6月1日的水位达到135米。

刁凡超的文章指出:水文部门通过分析水文监测数据发现,鄱阳湖水文节律自2003年以来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呈现枯水位降低、枯水期提前、枯水历时延长、退水速率加快等枯水特征,并逐渐呈常态化、趋势化态势。

鄱阳湖平均水位呈下降趋势。湖区各站2003-2022年多年平均水位较1956-2002年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湖口、星子、都昌、棠荫、康山等站降幅分别为0.45米、0.72米、1.17米、0.64米、0.49米;各主要站点历年实测最低水位均发生在2003年以后。

鄱阳湖枯水位出现时间提前。星子站2003-2022年12米、10米、8米枯水位平均出现时间分别在10月11日、10月31日、12月15日,分别较1956-2002年提前32天、31天、21天。

鄱阳湖枯水期持续时间延长。2003-2022年12米、10米、8米枯水位以下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177天、104天、27天,较1956-2002年分别长46天、27天、14天。

发生极枯水位年份明显增多。星子站8米水位是极枯水位的重要标志。1956-2002年47年间星子站年最低水位低于8米共有19年,2003-2022年20年间有17年水位低于8米,进入极枯水期年份明显增加。

这组数据表明,三峡水库投入使用是鄱阳湖水文节律发生变化的节点。三峡工程的建设,导致了鄱阳湖枯水位降低、枯水期提前、枯水历时延长、退水速率加快,造成湖区枯水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对生态、生活、生产等多方面造成重大影响,难以满足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及周边城市群迅速崛起的要求。湖区缺水主要以低水位导致的工程性缺水为主,遇特枯水年缺水尤为严重,造成湖区农业不同程度的旱灾损失及城镇和农村饮水困难等。

三峡水库2003年6月1日开始试运行,鄱阳湖水位2004年2月4日降到7.11米,打破1951年以来的最枯水位。2022年9月23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退至7.10米,跌破历史最低水位。2022年11月17日,鄱阳湖水位跌至6.46米,再次刷新最低水位纪录。2024年11月26日鄱阳湖水位已经降到7.21米。如果这个趋势保持下去,今冬明春鄱阳湖地区的旱灾将十分严重,也有可能再次打破最枯水位记录。

习*近*平号召大家要找问题的源头。鄱阳湖水文节律发生改变的源头就是三峡工程的建设。但是江西省省委和省政府是不敢把矛盾指向三峡工程的,而是向中央政府要钱要项目,他们提出要建设鄱阳湖拦湖坝工程,解决鄱阳湖枯水位降低、枯水期提前、枯水历时延长、退水速率加快的问题。

湖南省省委和省政府也提出建设洞庭湖拦湖坝工程,因为在三峡工程建设之后,洞庭湖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但是三峡工程所带来的问题,不是通过鄱阳湖拦湖坝工程或者洞庭湖拦湖坝工程这样的技术工程能够解决的,必须从问题的源头解决,拆除三峡大坝。

注释:

[1]三峡水库启动2024年175米蓄水,来源:新华网,2024年9月11日,http://www.news.cn/photo/20240911/a0fb3ace6ee740fc822b1364949c9704/c.html

[2]记者张阳、李思远:长江流域全面进入枯水期,来源:新华网,2024年10月18日,http://www.news.cn/20241018/028e12420c0348f3a72b1f8776d44f9f/c.html

[3]截至9月底三峡电站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增幅超100亿千瓦时,央视网,2024年10月02日,https://news.cctv.com/2024/10/02/ARTIx95pntdgnga8pNg1gUJC241002.shtml

[4]长江流域今起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三峡水库开启9孔泄洪腾库,来源:湖北日报,2024年7月16日,刊登在:荆楚网,http://m.cnhubei.com/content/2024-07/16/content_18171588.html

[5]总台记者杨萍:鄱阳湖跌破极枯水位江西发布水文干旱蓝色预警,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年10月9日,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6991419271167997308

[6]鄱阳湖再次跌破!江西启动红色预警,来源:江西日报、人民网江西,刊登在:新浪网,2024年10月11日,https://jx.sina.cn/news/2024-10-11/detail-incscxha4516800.d.html?pos=333

[7]澎湃新闻记者刁凡超:水文节律改变,鄱阳湖枯水特征呈常态化、趋势化态势,2023年8月16日,来源:澎湃新闻,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249706yiba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4/1215/2145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