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以内部高压维稳与外部扩张并行,压制异议、推进地缘影响,两者互为支撑。此战略虽维系政权,却藏高风险,台湾应高度警惕应对。
习*近*平上台以来,中共核心统治逻辑可以浓缩为两个字——“维稳”。不仅更严厉地压制异议,更是全方位控制中国社会,以确保党国体制稳定,其所谓“全面从严治党”,即是将中国共产党的触须伸长至人民生活的每个角落。
维稳治国:从数位监控到思想封锁
首先,中共积极强化网路监控,构筑举世空前的数位极权系统,从实名制上网到社交平台内容审查,从人脸辨识到大数据算法,中国人民的每一步行动、每一句发言几乎都被中共监控。这些监管机制不仅是中共治理工具,更是防范群体动员与异议滋生的高压装置。
其次,习*近*平重启思想审查制度。大学教授的言论自由明显遭到压迫,“红色教育”成为学校主旋律,不仅教授自我审查,中小学教材也已经全面纳入所谓“习*近*平思想”。传统媒体彻底党化,网路平台亦沦为中共宣传外围部门。
中共在少数民族与边陲地区的统治更为强硬。例如在新疆设立大批实为维吾尔等少数民族集中营的“再教育营”、在香港没收“一国两制”承诺并摧毁民主自由力量后再强加《国安法》,皆是不惜利用打压境内弱势族群向国际耀武扬威、展示“暴力维稳”成效。这些工夫虽能在短期内维持秩序,却也加剧国际的谴责声浪,让民主自由世界看到中共的恶毒野心与手段。
事实上,中共在内部塑造的是种“高压稳定”幻象,在这种治理逻辑下,在乎的不是人民的自由,而是政权的安全。中共持续感到政权不安摇摇欲坠,就会持续动用国家机器镇压异议。
扩张外交:从地缘挑战到斗争话语权
与内部维稳同步进行的,是强势地对外扩张。从南海造岛到台海军演,从“一带一路”到“战狼外交”,中国的地缘势力扩张,表现出与其国内高压统治密切呼应的对外攻势。
其中南海议题是显例。中共无视国际法,在南海大肆填海造岛、部署军事设施,频繁派遣海警与民兵船骚扰邻国海域。中共以这种不正式宣战的“灰色行动”逐步改变区域现状,实为意在主权声索。
在台海方面,中共军机绕台、舰队演训已经常态化,搭配舆论操作与资讯战在台湾进行“认知作战”,内外夹攻,试图削弱台湾社会民心士气、瓦解民主体制信任感,经由渗透与骚扰制造台湾内部矛盾、妨碍台湾对外关系。
值得重视的是,中共自2013年高调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意图将其经济能力转化为战略影响力。透过跨国际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贷款”,试图建立庞大的“经济依赖网路”。然而这些高额投资贷款(实为国际高利贷)几乎都附带“亲中条件”,当借贷国无力偿还,即落入被中国“长期租借”之魔掌,有些与中共签约的民选政府拿钱下台换届而去,留给下任一屁股烂账。例如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已经沦为中共一带一路“债务外交”的警示典型恶例。
中共这些对外策略不仅只是地缘扩张,更是一场国际政治话语权与威权治理模式之斗争。这一套是中共公然要向全球推销的“中国式现代化”,以所谓“威权效率”对抗“民主自由”。这是对当代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
乍看之下,维稳与扩张是两套策略,一内一外,两不相干;实际上两者互为因果,是彼此撑持的一体两面。
对内稳定是对外冒进的前提。中共之所以能在南海、台海或外交战线上无所忌惮耀武扬威,正是因为国内舆论已被高度压制,习*近*平独裁政权几乎不必理会自家制度内部的问责机制。
继而,对外扩张也会回头过来强化对内统治。当经济下行、民间不满升高,中共往往诉诸民族主义与外敌威胁以转移焦点,将军演、外交冲突、对美强硬,都做为意图凝聚民意与重塑政权正当性的工具。
然而这种两手战略也存在结构风险,甚至已面临困境。首先,当经济成长减弱,势将排挤维稳与扩张所需之庞大资源;其次,强化对外冲突将导致国际围堵与战略孤立,例如美日澳印“印太战略”、欧盟的对中再评估,皆为显例。而倘若国内动荡升高,中共可能焦躁地采取高风险的军事冒进,不仅必然反噬自身,对内维稳机制也将崩溃。
对位于这场地缘政治重构前线的台湾而言,中共内外两手战略意义重大,台湾更应强化社会韧性、资讯安全、国防实力与国际关系——唯有认清中共整体战略,台湾才能避免落入其统战分化与蚕食鲸吞之陷阱,不得轻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