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章:中共特权无处不在,食品特供首当其冲。
众所周知,中共政权是一个威权政府,威权政府豢养了庞大的特权官僚阶层。中国民间热传这样一个段子,大致勾勒出了中共特权的内涵与外延——
“他们对食品安全不重视,因为他们实行特供;他们对医疗不重视,因为他们有高干病房;他们对教育不重视,因为他们子女留洋;他们对堵车不重视,因为他们出行警车开道;他们对国家未来不重视,因为他们妻儿移民海外;他们对维稳很重视,因为他们怕垮台。”
“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食品安全关系到家家、人人、天天、顿顿饭。所以,在以上诸多特权当中,最引起公众不满的,对公众伤害最大的,就是“他们对食品安全不重视,因为他们实行特供”这一条。
中国普通百姓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构成对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转基因大行其道,添加剂泛滥成灾。可以说,人们吃的每一口饭,每一粒米都有安全问题。
有的人也许会问,既然如此,中共为什么不痛下决心加以根治呢?殊不知,所谓的食品安全问题,准确地说是老百姓的食品出现了安全问题,而那些位高权重者、体制内的公务员食堂永远也不会出问题。因为他们不和老百姓吃一样的东西,他们吃的是特供食品。
什么是特供食品?顾名思义就是特殊渠道提供的,专门供特权阶层食用的食品。这种特供食品不含转基因,不含添加剂,没有任何的农药残留,是真正的纯绿色的有机食品。
中南海“特供基地”
北京五环外的西山脚下,“首都环境保护区”内,坐落着一个小山村名叫北辛庄。但即便是北辛庄村民,都有可能不大知晓位于该村的一个“特供基地”——巨山农场。一家媒体记者辗转于该村及周边近一个小时,最后在村外一水果摊主描述的模糊印象中,又多次打听路遇者,才确定巨山农场的所在位置。下面是记者的叙述。
“不知你们是怎么找过来的,一般人并不知情,其实建国(指中共建政)后这个农场就建立起来了,原属‘8341’(中共中央警卫团),现在归哪里管就不知道了,下午常有‘军V’车牌的绿色卡车过来装运新鲜蔬菜。”一位上了年纪的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巨山农场是非公莫入的,除非你有“条子”。
这位村民就住在距巨山农场不到五十米的小区内,但若是问起农场的底细,他也是一头雾水。他说,除了知道农场是为“首长们”和“政治局”种菜,其它关于农场的一切皆显“神秘”,“谁都没有进去过,如果你硬要‘闯’入,那就‘热闹’了!”农场边道路上不断驶过的各种军车,则暗示着它不一般的“地位”。
记者想进入巨山农场,被保安紧急阻拦并告知:“这里是特殊的农场,不接待外人‘参观’。”
无奈,记者只能站在巨山农场的大门之外,卑微地仰望大门的尊容:一眼看去,这确实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场,围栏高达六米,多名保安在门口值勤,大门是吊臂式滑动式的那种,只有特定的车辆才能进出。
因为巨山农场的“政治敏感性”,公开信息少之又少。记者好不容易在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招投标信息平台”,检索到9条巨山农场灌溉工程招标及中标公告,从中获知如下信息:
巨山农场现为北京市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农集团”)旗下的“特供基地”,辖海淀基地(即北辛庄巨山农场)和延庆基地,而正因其“特供”身份,巨山农场灌溉工程的中标单位也很有来历,为1993年国家计划委员会(现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申报成立的直属单位——“达华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那么,作为“特供基地”的特殊农场,究竟特别在何处呢?为了一探究竟,记者采取了最原始的办法“蹲守”。
下午五点左右,巨山农场的安静被暂时“打破”,几辆轿车开出后,陆续有骑着自行车的巨山农场职工下班回家,他们衣着朴素且不露表情,情景恍若1980年代的国有工厂。
借着这个机会,记者想与农场职工聊聊,但多数人都是直接摇头摆手并快速离去,幸好有一位职工停了下来,当得知是想了解农场生产情况后,直接说:“你只要明白一点就够了——这里种植的,是全中国最好的菜!”
现代化高科技与绿色无污染,是特供农场特殊的两大金字招牌。2001年注册成立的北京世纪禾场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其开发的“3DFC-660A型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在巨山农场派上了大用场。该公司负责人曾撰文,自豪地记录了在巨山农场时的感受: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特供农场的生产方式,发酵的大豆做肥料,玉泉山的矿泉水做灌溉,化肥和农药丝毫不使用。我们安装设备的过程中还可以喝到供给中央首长的牛奶,真是感觉很爽,那牛奶从不外卖。农场被高高的围墙围护着,还有哨兵看管,农场的场长相当于师级干部。那时看到自己的产品用到了这里老有成就感了,也就是自那以后,不打农药的物理植保技术的研究工作走入日程,直至现在的带电栽培模式的诞生。”
北辛庄村民告诉记者,巨山农场一般不招收当地村民,但在北辛庄村外三叉路口处公园锻炼身体的一位老太太告知记者,其老伴曾在巨山农场工作,她向记者说道:“农场种植的大概有十几个品种,有一些是我们没见过的特殊品种,但菜是谁种的、谁采的,都会被严格记录,出了问题就是‘大事’。因为有个‘采摘安全期’的规定,安全期外,即使蔬菜成熟了也不允许采摘。”
《南方周末》曾援引一位“浸淫特菜生产多年的知情者”话称:为保证巨山农场的产品质量,“农业部调派陕西、山东等其它省份的检测机构到基地交叉检测”,且“基地里所有蔬菜档案跟人口管理一样详细”。
前面提到的那位家离巨山农场不到五十米小区内的北辛庄村民,则告诉《新商务周刊》记者:“‘巨山’应比‘海关’更严,即使是不同菜种的种植人员,彼此都不能互换。比如种黄瓜的就是种黄瓜的,不能和种茄子的交流。”
“一头猪要养一年以上才能出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