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会导致,大脑会以为它已经是我们熟悉的知识,于是会降低对它的吸收和摄取,减少对它的资源供给,导致我们的学习效果变得更差。
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预习方式呢?2021年一项研究发现:当学生在学习前,先针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时,他们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进一步,这种学习效果的提升是跟“提出问题”的深度成正比的。如果你先试着去做一些练习、甚至试着去解决一些问题,再来有针对性地学习,那么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原因很简单:这种“提问式”的学习方法,会激活大脑的警觉系统和预测加工系统,让大脑更好地编码学到的知识,并把它们放在对应的位置,从而更容易将知识巩固和内化。
一个简单的操作是:当你看到一篇感兴趣的文章时,不要直接打开它,而是先问一问:针对这个主题,我都知道什么?我想从中再知道一些别的什么?
同样,当你读书时,看到一个章节、或者作者抛出的一个问题时,不要急着往下读,而是先问一问自己:我会如何解答这个问题?我的看法和观点是什么?
然后,再将自己的思考结果,跟作者讲的内容进行对比。去着重理解两者的不同点,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点。
这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学习技巧。
05.换个新环境再学习
大脑有两个非常底层的功能:
一是,它善于在事物之间创造联系;二是,它善于发现事物跟以往不同的地方,对新奇的事物更感兴趣。
有没有发现,将这两个功能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非常有用的技巧:
当你想学习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时,不妨换一个新的环境去学习。
举个例子:比如你天天待在家里,现在想考一个证书,那么更好的做法,不是在家里学习,而是出门,找一个平时没去过或很少去的地方,比如咖啡馆、图书馆、自习室……在里面学习。
为什么?因为当你处于一个全新的环境的时候,大脑会被高强度地激活起来。这时,它会更容易将这个“新的环境”跟你所学习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把它跟“旧的知识”所区分开来,让你对新知识记得更牢固、更深刻。
甚至,你可以人为地创造一些“新场景”,比如:不要在一个座位待太久,每几天就换一个位置,高频度刺激大脑;
试着去不同的地点和场所学习,每一个场所学习相似的内容,增强联系;
在特定的日子学习更重要的内容,比如,在大雨倾盆的时候学习更困难的知识,让“坏天气+新场景”成为一个更强的记忆线索……
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当你回忆某个知识点时,你未必能立刻想起来;但一旦你回想起看到这个知识点的场景,比如回想起当时所在的场所、当时的天气、周围的人群、甚至包括听到的声音和嗅到的气味……这个知识就会鲜明地涌现出来。
所以,如果你需要高强度地学习和思考,那么,一定不要长期待在同一个地方,而是不断给大脑新的刺激。
这会让这些新的知识,在你脑海中变得更牢固、更稳定。
06.用纸笔来辅助思考
经常有人问我:看电子书和记电子笔记,以及看纸质书和用纸笔记笔记,哪种效果更好呢?
这个问题其实有一个简明扼要的回答:任何时候,看纸质书和用纸笔做笔记,效果都是更好的。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纸质书和纸质笔记可以提供更多的记忆线索,让我们把知识更好地联系和巩固起来。
举个例子:比如你读一本书,看到某个很有趣的知识点。那么当你回忆这个知识点时,你可能不记得它具体在这本书的第几页,但你一定会记得它在这本书的“大概什么位置”——是前面、中间还是后面,大概占了多少页,等等。
这种情况,就是这本书本身的物理形态——它的厚度、页码、翻页的手感和记忆等信息综合起来,为你提供了关于这个知识点的更多的线索,帮你牢牢地把它记住。
同样,你用纸笔记下的笔记,也总是会记得更牢,原因就在于:你写字时所调动的脑区和使用的资源,会比打字多得多。这些更多的脑区调用和资源都会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你将这段记忆更好地巩固起来。
但是,纸质书和纸质笔记确实不太方便储存和整理。因此,我的习惯是:日常阅读电子书,用笔记软件做笔记。但非常重要或有用的书,我会买一本实体书回来收藏;同样,当我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时,我会用笔在纸上把它画下来,理一下它的逻辑脉络,画一下它的结构。
画下来的内容,我会把它拍照储存起来。但其实不储存也没关系。因为画图、梳理这个过程本身,就已经是在训练大脑更好地注意和记忆它了。
这是一个平衡的做法,兼顾了效率和效果,非常方便。
07.用输出来反哺输入
最后,是一个十分经典的方法:费曼学习法。
它是我践行了许多年的习惯,也是我学习和整理知识体系的秘诀。
简而言之:当我学到一个自己非常感兴趣的知识点时,我会在心里想象有一个听众,然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这个“心里的听众”听。务求让完全零基础的人也能听懂。
基本上,这样讲完一遍,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也就非常深刻了,可以持续非常长的时间。
如果在讲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遇到阻碍,有一些地方不知道该怎么讲,或者无法用自己的话去表述——那么,这就是一个推动你去加深理解的好机会。它正是在告诉你:你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存在这些漏洞需要去弥补。
其实,我的许多文章,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更高阶的费曼学习法:它们往往都是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一个主题进行研究、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成果。借由写一篇文章,我就能把这些经历汇总整理起来,让它们形成一个牢固的知识结构,嵌入我的知识体系之中。
如果觉得写文章太困难,你可以参考我前面的做法,把它讲给心里的听众。这样会更简单。
但一定要注意“用自己的话”,否则,你就只是在照搬作者的思考而已,并没有真的去消化这些知识点。
一旦你养成了这个习惯,你会发现,你学到的知识,想忘也忘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