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自己好,也让合作伙伴和台湾一起好
辉达CEO黄仁勋心里很清楚自己正站在浪头上叱咤风云,但是他的壮志不止于此,他很希望能继他多年的辛苦奋斗才有了今天之后,还要再造一波更大的浪,要让自己的企业、产品,还有他的合作伙伴,以及大部分这些合作伙伴所在之地-台湾都一起站在新的浪头上,让世界因为加速运算带来的科技进步变得更美好。
也只有这样的想法,或许才能解释他在全世界最大的电脑展Computex开幕前一周便提前来到台湾,然后每天以亲民的公开行程尽可能地吸引媒体目光,连高龄90多岁的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都把人生第一次逛夜市的机会给了他,同行的还有《福布斯》杂志刚刚公布的台湾首富林百里,这种看似普通的体验庶民生活所创造的话题当然比站在台上卖力讲解辉达芯片高深的技术原理还要吸引人。
在生成式AI ChatGPT前年横空出世,由微软投资的OpenAI率先发表后,马上引发了美国各家科技巨头推出类似产品的军火竞赛,以很快的速度不断推出更新一代的产品,同时也被越来越多大企业、个人加以有效运用提升工作效率。这样的革命性新软件和其他各种人工智能应用背后赖以支撑的资料中心都需要大量辉达率先研发出出来的图形处理器(GPU)。
而且辉达目前对这种运作原理和传统电脑核心CPU截然不同的GPU拥有非常高的市占率,配上黄仁勋十年多前便刻意精心打造打造出来的软硬件整合技术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s Architecture)生态系,让使用者可利用辉达的GPU进行图像处理之外的运算,也是首次可以用GPU作为C编译器的开发环境,让辉达在这场人工智能大跃进的浪潮中,目前是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黄仁勋找到最佳的合作点,也就是他的原乡
然后而这场继互联网、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波人工智能资讯革命才刚刚开始,黄仁勋知道前景仍然一片大好,要如何让他所打造的市值两兆辉达帝国继续成为业界的标准制定者,以应对目前他的大客户都纷纷开始考虑自行研发人工智能芯片或是地平线线上他唯一的对手,也是远亲的超微总裁苏姿丰已经和8家科技巨头组成的“Ultra Accelerator Link”联盟,他知道方法只有一个-进一步强化和他的供应商,潜在供应商伙伴之间的连结,而更让他高兴的是,这些人都在他一直存有美好印象的故乡-台湾!
图片来源:达志影像/美联社
这就是为何电子时报社社长黄钦勇在他出版不久的新书《决胜硅纪元》中提到“如果是以制造商决定规格的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厂委托设计),我们就可以理解黄仁勋、苏姿丰必须勤跑台湾了。因为全世界EMS电子专业制造服务商前30大,台商占比就超过7成。换句话说,台湾EMS厂商才是那个实际定义市场规格的人”。
这样的描述当然才是黄仁勋和其他AI相关巨头都必须和台湾保持密切联系的根本原因。但是黄钦勇社长这段精彩的描述并不能解释黄仁勋选择用如此亲民的方式进行他造访台湾的行程,他如此安排的真正原因除了他自己和亲身的幕僚外并没有人知道,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他各类行程中试图传达出来的讯息做一些大胆的推测。
首先就像黄仁勋在台大体育馆演讲时所提到,他自己所打造的CUDA一开始曾面临鸡生蛋、蛋生鸡的难题。要让工程师在他的平台上建立更多相关程式应用,需要这个平台有够多的使用者才行。但反过来说,CUDA上使用者要能多需要先有够多的应用使用者才会愿意来用。
其实不光是辉达的CUDA平台,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各种应用也是这样。路透社一个针对美日等六个新进国家民调发现两国都将近一半的民众听过ChatGPT,但真正使用过的人日本是1%,法国和英国是2%,美国是略高的7%。另外年轻的18-24岁之间的受访者最常用。
要能让生成式AI有更快的进步,让这些软件背后的模型有更多新加入使用者提供的资料能进行训练、优化模型同样是很重要的一步或说是门槛。因此如何吸引更多的一般人关注这个新兴的科技便是大问题。而在台湾度过童年的黄仁勋凭他的聪明才智为了让台湾民众先对他产生关注与好奇,进而有机会开始了解他的产品能做什么,甚至有机会成为使用者,于是决定一方面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与童年的美好回忆,一方面用密集走访家常美食餐厅、夜市的机会多和民众、记者近距离接触,果然成功的掀起了一阵阵旋风,成为台湾媒体、网络上谈论度最高的主角。
当然他想做的还不仅于此,5月31日晚上他在古早味餐厅宴请了台湾14家电子业大厂的老板一起聚餐,在席中他还站在桌上去描绘产业愿景,就是希望这些掌握供应链最重要生产环节的台湾老板们能被他的号召所感动,大家一起站上新一波人工智能革命的浪头。而且也只有黄仁勋在业内的分量,能让处于高度竞争地位的广达和鸿海、分家后关系并不融洽的华硕、和硕老板同台饮宴。
更让人惊喜的是,除了号召这些台湾电子专业制造服务商巨头和他一起品尝他念念不忘的台湾小吃外,他在科技、财经媒体都注目的台大体育馆演讲最后还特别制造了一段感谢台湾伙伴一路相挺的影片,这又进一步提升了台湾的世界能见度,更传达了他是真心希望能和这些伙伴们一起创造世界更美好的未来而不只是为了商业上的利益,这种尽全力打造、巩固产业同盟的模式,可以说是黄仁勋自觉或不自觉在复制当年张忠谋将台积电推升到芯片超级霸主的关键步骤。
这就是资深产业记者林宏文在其著作《芯片岛上的光芒》中写道的“早在多年前,张忠谋就提出台积大同盟的概念,这是他引自二战时期,英美各国为了对抗德义日等轴心国侵略世界的野心,所组成的同盟国联军的概念。如今,台积大盟同不指包括超微、辉达、高通、博通、联发科等这些传统客户,更加入许多系统厂商如苹果…………。透过这种专业分工与大同盟的合作架构,台积电取得了颠覆半导体产业的力量”。
长期身为台积电重要客户的黄仁勋在无生产方面的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专注于研发,在历经多次低潮后终于先等到了比特必挖矿潮,然后是类神经网络为基础的AI以及生成式AI对于运算能力强大的GPU的巨量需求。现在处于产业龙头CEO的他并没有被眼下的成功冲昏头,而是早早开始谋划如何让自己和AI芯片一样跑得越来越快,让对手根本看不到他和辉达的车尾灯,也就在这个时候。黄仁勋模糊但美好的台南童年记忆与他依然堪用的国台语成为他深化和台湾民众、媒体记者和业界大老连结的最佳利器。
黄仁勋的勤跑、动脑证明他不仅是个商人而已
于是从上周开始,台湾民众才会每天在电视上看到他出入于平价美味的家常餐馆,并亲切和餐厅工作人员、同场用餐的民众合影。即使和大老板在餐厅内高谈产业大计,还不忘突然离场请在场外守候的民众和记者畅饮苹果西打,让他递出饮料的豪迈画面在台湾网络上疯传。此外他到职业棒球场上担任开球嘉宾,前一天还特别拨出时间到球场练习,并在开球前用国台语幽默的和特别来看他的民众聊天。最经典当然还是连他的影响世界科技前景的专业演讲到了尾声,他都还要提醒大家,通化夜市的卖水果阿嬷的水果真的是好吃,大家别忘了去找阿嬷。
从上面的描述便可明显看到,除了技术上的卓越之外,黄仁勋更可敬之处在于他不只是满足于拥有自己类似当年苹果创办人乔布斯的科技教父光环,他还希望和他说着一样语言、吃着一样美味日常小吃的台湾民众和电子业大老板都知道,他也真心为台湾这片土地在半导体业与创造美好生活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荣耀,他要透过自己的具体行动来证明这一点,而且他希望能和台湾的民众、工程师与生产线上的第一线员工一起继续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他的故乡在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中站在舞台的中心屹立不摇,他毫无疑问已经是一位成就非凡的科技人和企业家,但他的格局、世界让他绝对还有机会成为巨人等级的存在,而且是和他的故乡台湾一起!
作者有个云霄飞车式的人生,曾很轻松的进了不太好进的美国学校博士班,以为自己会是华文社会科学界的明日之星,又因为一个乌龙,更“轻松”的被踢出来,开始闯荡亚洲江湖,到处求人下单,到目前为止的心得是“我32岁以前到底活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