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皇帝的称谓唐以前都称为某某帝,而唐后各朝都称为宗。其实其中原因很简单,只不过是为图个简单。一般来说皇帝的称谓有这样几种,谥号、庙号、年号。
谥号是在皇帝(当然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死后也可以有谥号,不在讨论之列)驾崩后,由其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加以褒贬的称号。谥号格式大多是什么什么皇帝。
庙号,则是和古代宗庙制度有关。就像各家的祠堂都供奉着祖宗牌位,皇帝也一样,太庙里照样供奉着祖宗的牌位,不过为避讳死皇帝的名讳,那个牌子是不能写皇帝老爷子的名字,只能特立一个什么什么宗的名号,那就是庙号。
而年号我们不用多说,就是每个皇帝为了纪年,而定的名号,称为“改元”。
回到文首的问题,称谓皇帝古时都是先说谥号再说庙号,在唐以前的朝廷还是比较实在,有一说一,往往谥号采取一两个字就把皇帝一生给概括了,如汉文帝刘恒,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文帝。一个“文”字,就概括了刘恒厚民宽仁的品德。而到了唐后,皇帝们开始陶醉于自己的功绩,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膨胀,那时候溜须拍马的家伙也多了,谥号里不断的加入了溢美之词,使得好端端的谥号成了又丑又长的包脚布。如唐太宗谥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以至于后朝皇帝都跟着加紧学习,(tmd,这些家伙就是不学好的),象后来的明永乐皇帝谥号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乖乖!19个字)。清太祖皇太极,就叫“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这个25个字哦)。
对咱们这些看史的老百姓,不愿去记那些读起来拗口,看上去不爽的谥号,所以后人一般自唐以后都采用相对简单的庙号称谓皇帝,故而出现唐以前称帝,唐后称宗的原因。
还有到了满清,由于历史离我们较近,再加上清朝的皇帝老儿不喜欢更换年号,老百姓喜欢用年号称谓皇帝,当习惯保留下来使得历史上把清朝皇帝的称谓跟年号联系起来。如清世祖福临,谥号为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世祖,年号顺治,而我们习惯叫他顺治皇帝。
责任编辑: 李冬琪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07/0831/54113.html
相关新闻
中文到底有多美?请屏住呼吸 做好被美到窒息的准备(组图) 古语“奸者不离三” 道出了小人的特征(图) 明天清明节,提醒中老年:1不出、2不买、3不去、4不留,别犯忌讳(组图) 古代告别的六种形式(组图)赵晓:中国的问题,不在于是否推翻皇帝,而在于是否建立宪政
她死于1688年,绯闻却传到了2025年(图集) 古代选妃“四大标准”!如果放到现代 几乎无人能达标(图) 原名朱重八的朱元璋,为何要改名?知道元朝为啥被灭了(图) 袁天罡识人术:“王”字去掉一笔可变土干工三4字!选1字看你是哪种人(图) 异象示现明日之星——中兴君王将起(图) 克林顿丑闻里的莱温斯基久违亮相,成熟端庄还瘦了(图集) 唐朝皇帝宠幸完日本公主,为何将其关入笼子里(图) 惨!乾隆以后的皇帝生不出孩子解密皇帝“生殖”系统惊见残酷真相(图) 皇宫里的皇帝爱管事儿(图) 野心,加上自卑自大,一个皇帝的伟人梦(图) 谌旭彬|皇上不喜欢好人抱成一团 此人一死,天下可定(图集) 随口取名“皇太极”命中注定当皇帝(图) 帝王才子看似错位的安排(图) 重发:任志强“讨习檄文”:剥光了衣服坚持当皇帝的小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