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一场高温让2.7亿燃油车主“破防了”,淘汰或已成定局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汽车世界 > 正文
南方一场高温让2.7亿燃油车主“破防了”,淘汰或已成定局

这个夏天,一场从南到北肆虐的高温,不仅“烤焦”了马路,也让数以亿计的燃油车主心态彻底“破防”。

如果说以往我们还可以靠开窗通风、冒汗忍耐应对一下,那么今年不同了。40度的灼热天气席卷大半个中国,车内瞬间变成“移动蒸笼”。问题是,很多燃油车不仅不给力,甚至开始“罢工”。发动机过热、水温报警、冷气罢工……对于2.7亿燃油车主来说,这个夏天活生生像是一场对内燃机系统的全面“拷问”。

但让人“心寒”的不仅是车坏了、修不起,更是电动车主们那边过得实在太爽。空调一直开、车内娱乐、还能当充电宝,这一对比,燃油车仿佛一下子从主角沦为“落后产物”。

而这场由极端气候引发的“燃油车危机”,可能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淘汰燃油车,从此不是“技术话题”,而是“生存问题”。

一、高温天气下,燃油车彻底“绷不住”了

据气候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以来,中国大范围持续高温已延续超过30天,累计影响面积超502万平方公里,波及9亿人,而其中约2.7亿是燃油车主。

这些人不仅要忍受高温,还要忍受爱车频频“发脾气”。一位来自重庆的车主老王,开的日产轩逸在38度高温下水箱突然爆掉,整辆车瘫在高速路边,叫拖车+修理,一次性支出超1万元,心疼得直呼“这天气不适合有燃油车”。

还有更惨的。四川华西医院通报,仅一天就收治3名重度热射病患者,其中2人是在高温中驾车途中心跳骤停。一名医生说得直白:“车内温度持续高于40度,人比发动机先罢工。”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燃油车的冷却系统在极端高温下容易失效,尤其是老款车型,热管理技术落后,一旦长时间暴晒或堵车,就可能发生发动机过热、冷气无效,甚至烧毁线路。

你以为只是小概率事件?你只要在高温天路边走一走,就能看到一群群车主,顶着太阳打开引擎盖,用矿泉水往水箱泼,和炎热搏命。这不是情怀,这是硬撑。

二、电动车在“烤验”中展现出强大优势

对比之下,电动车主像是活在另一个世界。

特斯拉的“哨兵模式”能自动调节舱温,即便人离开,系统依旧运行冷风,车内维持舒适温度。比亚迪的“移动电站”功能,不仅可以随时启动空调,还能反向给手机、风扇、甚至其它电器供电。部分车型如小鹏、理想,还带有“露营模式”,车主在烈日下甚至能在车里睡觉、看电影,和外界形成“冰火两重天”。

曾经最让人担心的“电池怕热”,如今也被智能温控技术大幅缓解。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都已具备较强高温适应性。也就是说,气温越高,电动车用户感受到的反而是“越爽”。

三、数据不会说谎:一个涨,一个跌

不是主观臆测,而是实打实的销量数据。

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5.2%,而燃油车则同比下滑12.4%。其中,A级以下小型燃油车跌幅最大——这些车型正是大量普通家庭的首选,如今却被电动车在价格与使用体验上全方位碾压。

曾经困扰电动车发展的续航焦虑,也在逐渐消解。数据显示,全国公共充电桩总量突破800万个,城市建桩率超80%,不少小区也逐步实现私人桩配备,“充电难”正被逐步解决。

当补能、续航、操控这三大短板被攻克,燃油车的“性能优势”就显得越来越不值一提。

四、一线城市率先“倒戈”:出租车换队伍了

看看深圳,早已成为全国出租车电动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几乎90%以上出租车都是电动车,主力车型是比亚迪e6、秦EV等。

出租车司机曾是最现实的群体,他们只看两个字:成本。

一位深圳的哥算了笔账:燃油车每天油费约200元,电动车电费仅60元,一个月节省4000多元,一年就是5万块。这5万元对他来说是孩子学费、是年终回家的车票、甚至是一场说走就走的家庭旅行。

一线城市已经“尝甜头”,二三线城市也在快速跟进。成都、武汉、杭州等地纷纷启动公交、网约车“新能源化”改造。趋势很清楚:当运营车都换成电的,私家车也不会再继续“逆潮流”。

五、政策铁拳已抬起,燃油车退路愈发逼仄

不光是市场趋势,政策导向也毫不掩饰对电动车的青睐。

中国多地早已出台规划:到2025年部分城市禁售国五标准以下燃油车,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则有望2030年前全面禁售燃油车。杭州更是开始限制部分路段燃油车进入。

政策风向之下,车企纷纷表态:奔驰宣布2030年前转型电动,宝马、奥迪、丰田也在加速新能源布局。只有少数传统品牌还试图“拖一拖”,但在资本和市场双重压力下,恐怕也只能“顺势而为”。

六、情怀终将败给现实:越来越多车主“倒戈”了

很多人对燃油车依旧有情感,那种发动机启动时的轰鸣声、手动换挡的机械反馈、跑高速时“踩油就飞”的畅快感,是电动车暂时无法复制的。

但情怀不能抵御高昂的油价,不能掩盖频繁的故障,也挡不住高温下车内热得冒烟的现实。

我有个发小,十几年前贷款买了一台奔驰C级,一直精心保养。但这个夏天他终于“服了”,换成了一辆理想L7。他说:“油价高,空调不给力,路上还怕抛锚……换了理想之后,我发现夏天原来也可以这么舒服,关键还能省下几千块油钱,去三亚玩两次。”

七、结语:高温不是原因,而是导火索

燃油车的“退场”并不是因为一场高温,而是高温让它的问题彻底暴露。

问题不是新鲜事:维修贵、耗油多、污染重、驾驶体验落后——这些早就摆在那里。只是这次,气温把大家的“忍耐”给摁住了。

你可以继续“硬撑”,也可以选择改变。但趋势不会因为某些人的执念而停下脚步。

责任编辑: 叶净寒  来源:青衫书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720/2250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