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日,一群外卖员骑乘电动车穿行于北京大街小巷。中国经济持续低迷之际,外卖员成为很多人得以养家糊口的热门职业。(Wang Zhao/AFP via Getty Images)
为了弥补24%的减薪,捧国企饭碗的张锦明(音译,Zhang Jinming)每天晚上下班后和周末都得骑电动车跑三小时外卖。他告诉路透社,在体制内打工的人兼职送餐“不太体面”,因此他生怕碰上熟人。中国经济表面看似维持增长,但通缩与实质收入下滑正迫使越来越多基层劳工另谋兼差补贴家用,暴露出官方数据背后掩饰不住的困境。
“在国企工作还兼职送外卖,其实有点丢脸。”张说。他目前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月薪从5,500元降至4,200元人民币(约585美元)。他不得不每晚骑车送外卖到11点半,这样能赚上六七十元。他说,“减薪给我带来巨大压力,很多同事已离职,我还要接手他们的工作。”
中共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中国GDP年增5.2%,但多数产业与劳工并未受惠,反而承受更大压力。多位分析师质疑这一数字过于乐观,并警告下半年风险将显著上升。
美中贸易关系紧张与出口竞争加剧之际,中国汽车、电子业与公共事业等出口重点产业出现合约与账款延迟,不少由地方政府拥有的企业也面临资金吃紧。企业利润遭到挤压,工厂端陷入通缩,员工则成为削减成本的第一波受害者。
利润与工资下滑又拖累税收,使国企进一步节流。整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偏重出口产业政策,忽视内需与家庭消费。亚洲会议委员会(Conference Board of Asia)资深经济学家曾克岭(Max Zenglein)指出,中国正处于“双速经济”——产业仍在不断产出,消费则持续疲弱。他认为,低利润与通缩压力的根源在于制造与科技产能的无限扩张。
“这场与美国的贸易战,正转化为中国内部的经济问题。”他说。
28岁的黄老师在广西崇左任教,已经两三个月拿不到工资。他说,“我只能忍着,不敢辞职。”没有收入他只得依靠父母救济,“要是我有房贷、车贷还有小孩,那压力真是无法想像。”
另一位来自安徽临泉县的乡村教师云女士则说,她每月只能拿到3,000元的基本工资,原本约占薪资16%的绩效奖金“一直拖延不发”。她说,“扣完油费、停车费与物业费,连买菜都不够。要不是靠父母,我早就饿死了。”
产能优先政策副作用就业市场进一步恶化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5月,电脑通信设备与汽车制造业的应付账款年增率分别达16.6%与11.2%,显著高于全行业平均的9%;水务与燃气行业亦分别上升至17.1%与11.1%。GlobalData.TS Lombard公司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廖敏雄表示,这些数字反映企业资金压力加剧,正是中共“产能优先”政策带来的副作用。
收入下滑让中共“促消费”政策遭遇瓶颈。外界担心,若通缩持续,民众将进一步延后支出,加剧经济下行。
20岁的江苏服务员黄婷婷,上月辞职,因餐厅在中美贸易紧张升温时生意骤降,老板要求每月休四天无薪假。“我还得交房租,还得生活。”她说。江苏虽为出口大省,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但她这次自6月失业,至今仍未找到新工作。
“今年的就业市场比去年更糟。”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