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投资5G争虚名?专家析中国网络遇瓶颈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万亿投资5G争虚名?专家析中国网络遇瓶颈

中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单位近日联合发表声明,将扩大5G建设、基础材料、关键芯片等战略新兴产业投资,不过许多公司经营情况惨烈,最后无疾而终。

中国花巨资打造的5G网络,于2025年年底将在农村达到95%的覆盖率,但近期明确了要发展卫星互联网。战略专家分析:中共官方一头热对5G投巨资,但5G有短板,芯片限制和市场需求都在制约5G发展,即便转向卫星通讯,仍受芯片制裁及封锁的制约。

万亿投资5G打水漂?

自2019年6月6日起,中国的5G商用牌照正式发放,进入所谓的5G时代。截止2025年1月,中国的5G基站总数已突破400万座,占全球总量60%以上,即便是农村地区,年底的覆盖率也将达95%。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末,中国国5G基站总数达443.9万个,是美国总数的三倍以上。

为此,中共花费不小的代价。三大运营商累计投资逾1.8万亿元,形成世界上最大的5G独立组网(SA)网络体系。除城市之外,5G还进入港口、电厂、矿井、农田等数十个行业场景。

然而,中国的网络发展在2025年出现明显转向。4月1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四颗卫星互联网新技术试验卫星。

外界评论,为何万亿投资5G后,又转中国版星链了呢?

专家:5G先天不足

对此,中国互联网卫星的总设计师袁俊刚6月6日在“科普中国”活动中演讲中解释,中国发展卫星互联网的背景是“现有地面互联网存在诸多不足”。

他提到了5G作为地面互联网有“覆盖范围受限”、“对低空经济支撑不足”、“应急方面的脆弱性”和“能耗问题”这些先天自带的不足。

“覆盖范围受限”是因为基站建设需要成本,也受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基站的能耗巨大,据估算,全国5G基站每天的电费支出高达约1亿元。

“对低空经济支撑不足”是指目前的地面5G天线主要是朝向地面覆盖,对于飞机、无人机等低空飞行设备的支持明显不够。袁俊刚解释说,虽然目前正在研发推广的5GA(5.5版的5G体系)旨在解决低空经济发展的网路需求问题,但从5G升级到5GA,成本巨大,并且5GA的覆盖能力仍有局限性。

“万亿投资后,5G怎么失灵了?”中国网络上有人发声。

原大陆北方城市的电信公司总经理于7月10日告诉..;说:“现在中国媒体在谈5G价值不大,因为5G并未带来显着的收入提升,相当一部分用户对5G的提升‘感知不强’。

“5G带宽更高,下载速度更快,但是受建设成本限制收费很高,对于只刷抖音,看视频,玩微信的普通用户,4G网路完全可以支撑够用,收费相对5G便宜很多。”

5G扩张又转星链 专家:中国网络发展遇瓶颈

对于中共为何大肆扩张5G?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战略与资源所所长苏紫云于7月10日对大..;分析,这由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中共官方的一头热,第二个是极权国家的缺点。

“就是它们一头热要投入5G,抢占全球的市场,第二个就是官商的一些不当利益,可能才造成投入一个兆的人民币,现在就是后继乏力的原因了。”

他还说:“5G的基地台只能涵盖5公里,这个马斯克的卫星星链从上往下,可以涵盖数百公里,那大概就省了更多的钱了,唯一的那个差距在于这个频宽,就是星链频宽还是追不上5G的频宽,但是也够用了。”

“5G适合特殊的机构,如政府、工厂或军队等等有特殊需求;一般人追剧用4G就可以,没有必要多花钱去用5G。”

对于中共转为发展星链,苏紫云说:首先反映的是关于芯片受限的实际情况。

他说:这里面最关键的是芯片,像华为之前5G基地台里面的麒麟芯片,用的台积电的7奈米技术,随着先进芯片被封锁,就无以为继了;虽然中国生产一些7奈米制程的芯片,但“性能不稳”,那么后续基站的指标就“大幅下降了”。

苏紫云认为:中共搞卫星互联网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因为“万事不离芯片”,这是现实状况。

华为是5G设备商,也是5G的最大专利持有者之一。受美国芯片制裁的影响,华为在2023年推出了4G手机,即5G年代推出4G手机。

发展星链 专家:打了自己5G一巴掌

对中国卫星网络的未来,苏紫云分析说,“在中共的国家战略里面,就是要竞争低轨卫星,就打了自己发展5G的一巴掌、这样政策上的一巴掌。对于用户来讲,就是低轨卫星的通讯水准,4G手机的规模也算够用了。

“所以用户如果可以选择低轨卫星的手机,他根本就更不会去选择5G的手机了,因为用卫星手机等于是在山巅、海滨都可以通讯。”

“依照国际电信组织的计算,美国到2027年,也就是后年可能会有4.5万个低轨卫星,除了马斯克的星链,还有包括贝佐斯、阿玛重AMZO也加入这个战局。

“至于中共号称会有1.2万颗的低轨卫星,也算是不错了,涵盖整个中国或是印太区域,也算是覆盖率很好,不过那就等于打了自己5G一巴掌了。”

但受高端芯片的影响,苏紫云认为即便中共搞卫星也同样面临的挑战。他说:“芯片还是最关键,因为没有芯片你万万不能,所以民主国家阵营的这个芯片,不断地获得新的进程,性能就甩开了中共。”

中国版星链后面的故事

马斯克(Elon Musk)曾于2022年透露,北京要他保证不会向中国销售星链。《美国之音》当时的报导称:“分析认为,中国政府向马斯克提出这一要求,凸显了当局对网路的‘控制欲’。”

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则有不同的说法。2024年1月,山西《兵器》杂志社发表文章称:“美国星链之所以绕开中国,向全球九十多个国家上百万名用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一大原因在于,美国害怕又一张底牌,被对方学走甚至是超越。”

“简言之,中国没有星链,一来是美国方面陷入‘怕被超越’的深深忧虑,二来则是我们有更大规划,即打破基站束缚,实现全球覆盖的网际网路服务。”

对中国星链的现状,袁俊刚是这样说的:“我国虽在技术上迅速跟进,基本达到了与马斯克同步的水平,但在原创性和引领性方面仍有差距,大多是在已有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优化。”

据公布的信息,目前中国卫星网络的成本约为马斯克星链的4~5倍,在火箭技术方面的目标是要达到马斯克的“一箭多星”的水平。目前星链已占据了低轨黄金轨道资源(500多公里高度),根据国际原则,谁先占据轨道资源,谁就拥有优先权,因此中国申报6万多颗卫星,但实际发射数量有限,为2万左右。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记者李思齐、骆亚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713/2246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