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彪 孔杰荣|许志永 VS习*近*平:中国政治的两种前途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政党 > 正文
滕彪 孔杰荣|许志永 VS习*近*平:中国政治的两种前途
作者:
共产党和习*近*平不愿意看到技术的增强自由的能量,他们要做的不是放弃技术而是用技术来加强全面控制。监控摄像、人脸识别、大数据、社会信用体系、DNA采集、互联网防火墙、官控社交媒体,中国政府建立和强化了一套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极权主义”,它的目标是监控每一个人在每一时刻的每一个举动。 许是习的囚徒。许追求的是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而习维持的是独裁的政权并极力重塑国际秩序,确保专制体制不受威胁。什么样的中国对中国人民更好,对世界秩序更好,国际社会应该支持谁,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按:在“709大抓捕”十周年之际,被判14年徒刑的著名人权律师许志永的第二本书《美好中国》由博登书屋正式出版。本文是该书的序言。原文为英文,Xi vs. Xu: Two Visions for China’s Future。作者滕彪为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客座教授,人权律师,与许志永同为新公民运动的发起人;孔杰荣Jerome Cohen为纽约大学教授,著名法律学者。本文原文是英文,已经发表在Chine File(中参馆)

著名人权律师和活动家许志永被指控犯有颠覆国家政权罪,并被判刑14年。我们偶尔会得到消息,中国监狱当局严格限制甚至剥夺他读书、通讯、购买日用品的权利,他被强迫劳动,包括折叠塑料手套和垃圾袋。有三名囚犯在他的牢房负责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限制他离开监舍,禁止他在劳动时与任何人交谈。这种虐待在中文里被称为“包夹”。

原因何在?他对中国未来的愿景与习*近*平不同,或者说截然对立。许志永被许多人视为中国的纳尔逊·曼德拉,20多年来一直在为中国的法治和民主而奋斗。

在他处境尤为严峻的时刻,值得追溯他的故事与习*近*平的故事有何交集和不同之处。正是习*近*平对中国的政治愿景,导致了许志永被囚禁。

习*近*平比许志永大20岁。青年时期,习目睹并遭受了毛泽东残暴统治下的无法无天。1962年,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一位中共高级领导人、受到一部小说的牵连,被打成反革命集团,吃尽苦头。然而,习*近*平完全没有吸取教训。在他担任总书记之前,他极力维护这个专制体制的运行,并为自己的家族攫取了巨大的好处。在他担任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之后、他展开了一系列破坏法治的倒行逆施,显著恶化了中国的人权状况,终止了民间社会的艰难进步的脚步。

1970年代末,为了挽救自身的统治危机,共产党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包括经济市场化,党政分开,以及重新恢复法律。尽管党仍然凌驾于法律之上,但中国开始摆脱毛时代那种无法无天的恐怖局面,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主要的作用。律师制度开始恢复,市场经济的引入更加快了法律改革的进程。

在习*近*平因“上山下乡运动”而被下放到梁家河大队插队的1973年,许志永出生在河南省民权县,这个名字的意思是civil rights,他一直认为,这个名字似乎冥冥中预示着他的人生宿命。1990年代他在法学院读书期间,人权民主思想在中国大学里得到了热情的传播和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这使他少年时的梦想——自由中国——更加清晰起来。2000年,本文作者之一的滕彪,和许志永在北大校园里参加集会,抗议校方阻挠学生纪念一位被谋杀的北大女生邱庆枫,那是滕彪和他第一次一起参加抗议。(他们当时还不知道,此后十几年里,他们将一次又一次地在一起并肩战斗。)2002年许志永获得博士学位并到北京邮电大学任教的时候,已经为投身中国法治和自由的事业做好了一切准备。

那段时间,习*近*平在仕途上顺风顺水,从1990年福州市委书记到2002年成为浙江省委书记、中央委员。2001年,中国加入WTO,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1989年天安门屠杀之后,中国共产党的“绩效合法性”取代了意识形态成为最主要的统治支柱。2003年,江泽民把权力交给胡锦涛,那是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波澜的权力交接。

2003年,孙志刚在收容遣送站被打死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愤怒和讨论,三位法律学者——许志永、俞江、滕彪——公开致函全国人大,要求对收容遣送制度进行违宪审查。这个事件导致了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也被认为是维权运动的开始。律师、人权捍卫者、记者、网民、博客作者(bloggers)在大量的公共事件和维权案件中奔走呼吁,维权NGO纷纷组建,刚刚亮相中国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也为维权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平台。2004年,在几十年里属于敏感词的“人权”竟然写入宪法。胡温的最初几年里,人们感受到了改革的气息,看到了迈向法治中国的希望。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712/2246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