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近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上针对中共对台威胁发表言论,引发热议。他指出,中共正积极发展侵台军力,威胁或许迫在眉睫,但措辞充满不确定性。作家颜择雅及美国加州律师周天玮批评台媒翻译不准确,加重威胁紧迫感,突显中共威胁的不确定性本质。
赫格塞斯5月30日在香格里拉对话上表示,中共正准备动用军事力量改变印太权力平衡,强调:“There is no reason to sugarcoat it. The threat China poses is real, and it could be imminent. We hope not, but it certainly could be.”(无需粉饰,中共威胁真实存在,或许可能迫近。我们希望不会,但确实可能。)他并未锁定威胁为立即军事行动,而是泛指中共军力扩张的潜在风险。部分台媒却译为“中共对台军事行动可能即将发生”,加重了威胁的具体性与紧迫性。
周天玮在脸书分析,赫格塞斯使用“could be imminent”而非“may be imminent”或“can be imminent”,传递更强的不确定性。他建议翻译为“中共威胁或许可能迫近”,批评台媒误译为“可能迫近”或“即将发生”,偏离原意。赫格塞斯描述的是宽泛威胁概念,而非具体军事行动,误译可能误导公众。
颜择雅转发周天玮贴文,指出英语“could”比“may”或“can”表达更强烈的不确定性。若赫格塞斯认定威胁迫近,会用“will be imminent”;若可能性较高,则用“may”或“can”。因此,“it could be imminent”应译为“中共威胁或许可能迫近,但也说不定”。她强调,英语在不确定性描述上比中文细腻,如“possible”(可能性存在)与“probable”(可能性较高)常被中文笼统译为“可能的”,但含义不同。赫格塞斯的措辞反映中共威胁的不确定性。
颜择雅表示,面对中共威胁的不确定性是台湾的宿命。赫格塞斯强调“Peace Through Strength(以实力求和平)”,旨在通过实力降低不确定性风险。她也认为,推动“大罢免”等行动可让中共不敢轻举妄动,压低威胁不确定性。赫格塞斯的发言提醒外界中共军力扩张的现实,凸显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稳定的必要性。
这场翻译争议反映台媒在敏感议题上的严谨性不足。赫格塞斯原话未明确指向立即军事行动,而是强调威胁的真实性与不确定性。台媒偏差可能放大恐慌,影响对台海局势的理性判断。面对中共军力增强与地缘压力,台湾需精准理解国际信号,以实力与冷静应对不确定性,维护区域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