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执委会发布2024年度非食品类危险产品警示报告,以化妆品占最多。从来源地看,中国占所有产品40%,若扣除化妆品更高达61%。
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今天发布“安全门”(Safety Gate)年度报告,根据非食品类产品的欧洲快速警示系统(European Rapid Alert System)资料作出统计分析,范围除了欧盟27国,还包括挪威、冰岛、列支敦士登等欧洲经济区(EEA)成员。
执委会指出,去年警示案例达4137件,是前述系统自2003年建置以来的最高记录,代表涵盖国家的监管单位更积极提报、分享资讯,反映这个系统的有效度和信赖度升高。
根据该报告,化妆品持续是最受警示的产品,去年占比36%,次为玩具15%、电器10%。其中近半产品是因化学成分带来危险,例如97%的化妆品警示案是因含有被禁用的丁苯基甲基丙醛(BMHCA)合成香料,有害于人体生殖系统和皮肤。
中国是欧洲消费市场危险警示产品的最大来源地,其次为包括所有欧盟国家的欧洲经济区。以含化妆品的所有案件看,意大利占16%,是仅次于中国的来源国,2023年中国占比37%,2024年提高到40%。
若扣除化妆品,则2023年中国占52%,2024年占比更增至61%,远高于居次的欧洲经济区合计(19%)。
报告指出,欧盟执委会自2006年起便与中国产品安全监管部门合作,中方定期回报被欧盟警示的危险产品处理情形。2023年9月欧中并签署共同行动方案,同意针对网络购物被通报的危险产品在21天内采取作为并回报。
近年欧盟开始盯上境外网购产品,今年2月执委会宣布取消对价值150欧元(约新台币5524元)以下包裹的免税优惠,并从产品安全、环保等面向加强监管网购低价进口商品。
欧盟2024年进口46亿件低价商品,平均每天1200万个包裹,其中91%来自中国。
中国大型电商平台目前有2家正受到欧盟执委会根据“数位服务法”(Digital Service Act)立案调查,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涉嫌疏于查核其电商平台上的产品不实资讯,特别是有害健康的假药、食品成分,以及“拼多多”旗下Temu涉嫌贩售非法商品和令消费者上瘾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