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负债压力仍未缓解。图为银行的行员正在清点人民币存款。(路透数据照片)
中国银行业各家机构近期密集披露2025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备案规模较去年大幅增加超6兆(人民币,下同,约8兆2950亿美元)。分析认为,银行负债压力难以缓解,尤其是国有股份制银行的负债压力凸显,导致存单供给井喷,降准预期仍在。
和讯网引述Wind数据统计,截至13日,中国已有299家银行公布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备案,合计规模32.70兆,较去年大幅提高6.57兆。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同业存单发行备案额度增长较快,合计占比超六成;中小银行备案额度相对平稳。
具体而言,中国六家国有大行合计备案额度10.77兆,备案额度较去年增加3.38兆,增幅45.74%,占全部已披露备案额度的32.94%。其中,工商银行增幅超80%最多,较去年的1.24兆增加1兆至2.24兆;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备案规模增幅也均超50%。
对于前述现象,中信证券研究团队指出,商业银行提升备案额度反映主动负债需求显著提升,预计2025年同业存单供给将延续强劲态势;浙商银行分析人士指出,银行负债压力难以缓解,尤其是国有股份制银行的负债压力凸显,综合作用导致存单供给井喷。
第一财经报导,资深券商研究人士分析,中国银行存款流失比较严重,而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同业存款新规在内,去年一系列监管规范举措对银行负债端影响较大。年内来看,考虑到社融规模增长需要,银行在信贷投放和地方政府债承接等方面都需要弥补资金缺口。
但据中国央行最新披露的金融数据显示,2月M1(狭义货币)增速有所回落,M2(广义货币)与M1剪刀差扩大。存款增速明显提升。同业存款方面,去年第四季大幅流出的非银存款在2月有了大幅增加。
第一财经报导,对于2月存款增速反弹,机构人士分析,银行存款流失情况有所改善,降准紧迫性或降低。但考虑到资金面仍偏紧,负债端压力缓解可能仍需要一定时间。综合信贷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等因素,市场对降准降息等政策预期分歧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