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女士离开中国上海的证券交易所大楼。
中国经济持续下行,A股市场低迷不振,中共出台多项措施,但收效甚微。中共官方称,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数千亿元(人民币,下同)长期资金,以帮助低迷的A股摆脱困境。不过,该利好消息并未激发市场信心,股市反应冷淡。
1月23日,在中共国务院新闻办的记者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称,将提升实际投资比例,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的具体安排。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3年每年至少增长10%;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吴清称,“这意味着将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元的长期资金。”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称,2023年10月份,金融监管总局同意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通过募集保险资金试点发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规模500亿元,投资股市并且长期持有。
目前其它保险公司正在申请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改革试点,第2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改革试点规模为1000亿元,将在中国新年前先批复500亿元投资股市。
官方宣布提振A股措施的消息后,香港和上海股市早盘上涨,但随后回吐涨幅。整体市场超过2700个股下跌,呈现跌多涨少的态势。显示市场对该消息的信心不足。
截至收盘,沪指报收3230.16点涨0.51%;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0.49%、0.37%;香港恒生指数下跌0.4%。
香港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在无线电视台节目上说,A股有太多不好的公司,甚至是弄虚作假的公司,比如一些房企就有弄虚作假的情况,以致资金不敢进场。
他认为,很多基金都是长线投资者,而可以长线投资的优质公司并不多。
美联社报导,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师Lei Meng评论指,大股东抛售和市场剧烈波动已对中国市场造成重创,因此,长期投资者参与股市的意愿已经减弱了。
“正如我们过去所看到的那样,这种努力就像试图用湿柴生火——往往被证明是无效且短暂的。”SPI资产管理公司的斯蒂芬‧英尼斯(Stephen Innes)在一篇评论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