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11月,毛泽东赴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与“世界共产党、工人党会议”期间,因受苏联科技发展的鼓舞和赶超美国、苏联的雄心所激励,其本已有之的乐观和急躁情绪进一步加剧。他立即做出了“东风压倒西风”的论断,也提出了“超英赶美”的目标。随行在侧的邓小平耳濡目染,亦受感召。随后,毛泽东的躁进思想继续发展,他接连在1958年1月的杭州会议、南宁的中央工作会议、2月北京的政治局扩大会议、3月的成都工作会议、4月的汉口工作会议以及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高调抨击先前“反冒进”的政策及其主其事者。周恩来首当其冲,他提请辞职虽获慰留,但地位大为削弱;陈云虽被任命为中央财经小组组长,然权力已遭架空;原先主导经济建设的国务院和主管经济事务的相关要员,都被迫将权责转手交予或纳入党的机器,中央书记处一跃成为规划部署的指挥部和承上启下的枢纽点,领班书记处的邓小平又因身为常委得以与闻大政方针的拟定,成为一个既参加最高决策又担负统筹执行责任的关键角色,直是权倾一时的当红人物。
在毛旗帜鲜明的立场和语带威胁的施压下,“反冒进”变得臭不可闻,“大跃进”则成为新的时兴风潮。坐镇地方的“方面大员”引领风骚,位居中央之“内廷朝臣”则争相跟进,邓小平自不例外。其时,“大跃进”的乐观情绪和奋进心情已在邓小平的言论中流露。例如,1958年2月邓小平视察四川石油探勘局川南矿区时表示:“应该有个雄心壮志,超越国际先进水平。世界先进水平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他还提出:“草棚也可出科学,出先进水平”。到1958年春,邓小平已接受“大跃进”的思路,成为该运动的支持和倡议者。
三、邓小平参与发动与推展“大跃进”运动(1958年春─1958年冬)
1958年5月,中共召开“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肯定各地已出现的“大跃进”势头,正式启动了“大跃进”运动。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提出1958年的钢产量要比1957年增长一倍,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进而将“大跃进”运动推向高潮。在“大跃进”相关决议与政策相继成形、出台之过程中,邓小平所持立场和与闻程度,一直是后来中共官方相当隐讳之处,但是从一些侧面资料中仍可看出,邓小平对“大跃进”的决策和推动,甚为积极。
8月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大搞群众运动,“书记挂帅,全党全民办钢铁”,以完成1,070万吨的钢产指标。邓小平主张:“全国计划,集中统一,共同负责,全民保证”,以确保钢铁生产任务的完成。邓小平更特别指出,“给赫鲁晓夫打了包票的”,将炼钢目标达成与否置于关乎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的政治位阶来看待。同时,邓小平表示:公社本身是社会主义性质,为共产主义作准备;全民所有制逐步增加,公社一建立积累很大,积累可为全民所有;公社一定要有公社的内容,一定要有生产财富的物质基础。他指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是人民公社,“看来基本道路解决了”。
当“大跃进”即将步入高峰时,邓小平亦对情势深表信心,以为总算找到一条正确、快速的发展途径,大有一股作气、成就一番经世大业的企图和雄心。当年8月在北戴河,邓小平听取负责研发原子能事业的二机部领导宋任穷、刘杰汇报时即指出:“当国内粮食、钢铁和机械的生产问题获得解决”的条件下,今后加速发展原子能尖端科学和工业已成为可能。
在“大跃进”运动的初期,邓小平司掌中央书记处,循由党机制对下指挥、施压以及稽催,对运动的发展进程产生重大的推力和影响。例如:“八大二次会议”期间,当时河南省委内部出现以建设速度争议为表现的权力倾轧,在激进的吴芝圃和稳健的潘复生之间,邓小平代表中央出面支持激进派在河南的领导权和作为,向吴芝圃表示,“真理在你们这一边”。这无疑对本来已“左”得突出的河南“大跃进”运动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
在“大炼钢铁”方面,更可见邓小平推行之强势和殷切。当北戴河会议确定1958年钢产量高指标时,全年只剩三分之一时间,却还有三分之二的生产任务未完成。为达成计划目标,邓小平麾下之中央书记处屡次下达命令规定进度。例如:1958年9月5日,中央书记处电话会议强调,北戴河会议确定和下达的钢铁工业指针只能超额完成,不准完不成;不但一吨不能少,少一斤也不行。9月24日,中央书记处又召开电话会,要求要达到日产钢6万吨、铁10万吨。
邓小平还多次到各地动员、布达以及检查运动执行的状况。邓在“大跃进”推行的初期,从9月到11月,先后前赴东北工业基地和其曾主政之西南地区,马不停蹄地于各地煽动跃进热情、传播蜃楼美景。邓小平在巡视过程中的讲话洋溢着激昂的情绪,颇富鼓动性,并对人民公社语多好评。例如,在东北视察期间,9月17日邓小平听完黑龙江省委领导汇报后指出:你们潜力很大,好好用点劲,可以比现在设想的支持得更多更好。你们的成绩很大,包括许多工厂在内。好多厂很有干劲,虽然程度不同,但劲都鼓起来了。大家很热心,计划看起来也不算小,但是鉴于潜力很大,是否挖够了,不能说。我是外行,但内行人一看就说是还有潜力未挖。稍微调整一下,鼓一下劲,想点办法,还可以加大计划。邓在吉林省也以鼓劲、增产为号召,强调在工业领导工作上,要局部服从全局,大力支持重点,保证完成国家计划;在农业生产上,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力争高产,并合理利用土地,集中力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0月中旬,邓小平先后视察天津、保定,曾特地视导当时在全国声名大噪的徐水县人民公社。在徐水停留期间,邓小平对于当地小麦创新的播种方式和丰产结果予以称许。有关公社办工业,如建立面粉厂、缝纫厂,邓大表欣赏,认为此做法“适应了大跃进解放劳动力的需要,改革了劳动组织,促进了全县家务劳动的集体化和社会化”。此外,邓对于“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努力学文化”的做法也甚感兴趣。
10月下旬起,邓小平赴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视察和指导工作,也不时出现过于理想而不切实际的主张和想法。邓小平在云南考察经济工作时,首重当地冶金工业,要求昆明钢铁厂按照规模生产进行规划建设,甚至具体提出昆钢生产规划:第一步规模不搞30万吨而搞50万吨;第二步搞1百万吨并勉励昆钢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要成为落后的“副班长”(事实上该厂至1993年方破钢产百万)。在四川视察期间,邓小平途经德阳时,对该地工业建设做出指示外,关于城市规划,邓还主张,“要按共产主义的生活来设计布置街坊和住宅”,早点搞城市人民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