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退休年龄 祸起“养老金”亏空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推迟退休年龄 祸起“养老金”亏空

前不久,中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今后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消息传出之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社保账户亏空黑洞令人社部如坐针毡

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 .3万亿元。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中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措施以缓解压力。

但无论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本次提出推迟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养老金的政策驱动在于,历史形成的社保账户亏空黑洞,已经让人社部如坐针毡,延迟领取养老金大约已经火烧眉毛了。

未来30年还有6万亿“空账”规模

另据民政部统计,2008年底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2.8%,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7%,2050年将超过30%。有专家据此预计,如果不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在未来30年时间里,中国城市养老金“空账”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

一个是十二五期间养老账户亏空2万亿元;另一个是未来30年亏空6万亿,每年大约2000亿元。说是这两个数据吓破了人社部的胆一点也不为过。

养老金问题引发社会热议

人们对于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以及对于将要面临的养老压力的担忧不谋而合。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无论是临近退休的“60后”,正当壮年的“70后”,还是青春勃发的“80后”,都为自己退休后究竟能领到多少养老金而忧心忡忡。

人民网此前曾就“如何看待人社部拟适时建议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做了一次在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截至6月11日,已有逾76万名网友参与调查,高达93.7%的网友投了反对票,支持者仅占2.5%。

事实上,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并不新鲜。过去几年中,人社部曾多次提到延迟退休年龄,但无不遭致一片反对。每次一有反对,人社部就会退缩,放弃不讨论。然而这次人社部的表态却语气坚定,在未来两三年内,延迟退休——至少是弹性延迟退休,将很有可能不再是专家和民众间的口舌之争,而是普遍实施的政策。 因为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再不赶快着手应对,恐怕若干年后,养老金问题会成为中国社会的极大困扰。

目前中国的养老金缺口包括两个部份:一个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部份,一个是统筹账户基金挪用个人账户的部份,也叫空账。

按照现在的养老金收支状况,未来一位50岁退休的女职工退休后只能拿到相当于就业时40%的工资,且仅能维持15年。

民众“青青不穿高跟鞋”在网络上表示, 目前中国的养老制度在设计和执行上形成了多轨制,造成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企业员工和社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严重不平等,公务员不交养老金,退休后却能领到工资替代率达80%左右的养老金,公务员群体比事业单位的额度还稍高一些。而企业员工的退休金替代率只有45%左右。

养老金不怕缺口怕黑洞

在中共贪污腐败盛行的时代,社保基金并不安全。2006年发生的上海社保基金挪用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上海市宝山区区长秦裕、上海市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等高官纷纷落马。据上海市市长韩 正说,被违规挪用社保资金连本带息共计37亿元。随着此案深入的调查,上海的各大房地产商大多被发现有非法获取社保基金的行为。

不少人认为,类似于上海这样挪用社保基金的行为,每个省市或多或少均有。2007年4月,大陆媒体报导了广东“10.18亿元社保基金遭挤占挪用”一事。

陈思敏在她的“养老金不怕缺口怕黑洞”一文中表示,社保专家说,晚退五年,社保基金可少付五年,同时又多收五年的养老金。社保官员也说,每延退一年,养老金可望增加40亿元的收入,同时又减少160亿元的支出。人社部这来回之间的盘算是,每年可减缓养老金缺口200亿元。

问题是,中国每年还差这区区的200亿元吗?何必舍近求远,看看官员每年疯狂的三公消费就有2万亿元;若像逼失业工人下岗一样的去精简官满为患,可以节约上亿元;而公检法机构确实依据国家法律法办贪官,又可以追回数千亿元。如此一来,不要说18.3万亿的缺口不仅能补,还能为广大的劳工群体,降低提拨率,提高替代率,甚至完全没有任何社保的边缘人也能一并纳入保障。届时,就算退休年龄延到超过人均寿命,人民也不会有意见。

此外,政法委年花 7000多亿元的支出在维稳,动用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去迫害法轮功,至今累计的金额是超过一场战争的天文数字。这些原本都是取之于民的血汗钱,却被暗渡陈仓为迫害人民的脏钱。如果这些钜款能够还之于民用于国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福利,那会是善的生生不息;若是继续用腐败的恶性开销,就只能永无止尽的加码。所以任何经费的收支不怕缺口,就怕腐败的黑洞。因为缺口可以补贴,但腐败黑洞永远填不满。(责任编辑:吴凯琳)大..;


腾讯财经:我们能领到多少退休金?

日前人社部表示,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在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背景下,推迟退休年龄似乎是必然趋势,同时还可以缓解养老保险金入不敷出的危局。但也会进一步加剧就业紧张,并使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过长,而享受福利的时间缩短。有人质疑,如果再辛辛苦苦多干几年,等到退休时还能领几年退休金?

背景

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5亿,比重13.7%;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已有近半数省份养老金入不敷出,养老个人账户“空账”超过1.7万亿元。

欧美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大都采取了渐进的方式,而实际退休年龄早于法定退休年龄。而上海则采取在高科技雇员中将退休年龄“柔性延长”的方法。

推迟退休年龄只是扬汤止沸

“祸起”养老金亏空

社保账户亏空黑洞令人社部如坐针毡

无论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本次提出推迟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养老金的政策驱动在于,历史形成的社保账户亏空黑洞,已经让人社部如坐针毡,延迟领取养老金大约已经火烧眉毛了。

十二五期间的2万亿亏空

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5亿,比重13.7%;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已有近半数省份养老金入不敷出,养老个人账户“空账”超过1.7万亿元。另有分析称,国家提出“十二五”要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这会使养老账户的亏空额度达到2万亿元左右。

未来30年还有6万亿“空账”规模

另据民政部统计,2008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2.8%,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7%,2050年将超过30%。有专家据此预计,如果不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在未来30年时间里,我国城市养老金“空账”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

一个是十二五期间养老账户亏空2万亿元;另一个是未来30年亏空6万亿,每年大约2000亿元。说是这两个数据吓破了人社部的胆一点也不为过。

推迟退休动了谁的奶酪?

退休金双轨制是不公平的根源之一

推迟退休一旦成行,自然是有人欢乐有人愁。有些职业越老越吃香,而对体力要求较大的行业则不适合延迟退休。同时,在“退休金双轨制”下,体制内外两重天,也让很多老百姓觉得不公平。

拥护派:“老来俏”与公务员

拥护者自然是可以从从中获取利益的。对于某些技术类或管理层人士来说,“姜越老越辣”。例如医生,患者到医院都希望看“专家门诊”、“主任医师”,但这些主任医师一般年龄都在五六十岁。可遗憾的是,当他们的经验和资历达到这个水平的时候,退休也如期而至。

在目前“退休金双轨制”下,职工须统一执行严格的退休年龄,即使提前1个月退休也不允许;而公务员却往往能以“退居二线”的名义提前退休,安然“吃空饷”。

反对派:年轻人与老百姓

反对的理由更加充分:从宏观分析,中国要考虑庞大的就业压力问题,若平均退休年龄延长5年,每年可能涉及上千万人,并由此导致年轻人无法进入这些岗位。还要面对一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个人角度而言,部分劳动强力较大的工种,像蓝领工人,一旦上了年纪就很难适应企业中超大的劳动强度、超长的劳动时间,如果延迟退休年龄,他们要在工作岗位上熬到60—65岁,谈何容易?

而且,为什么不先改革双轨制?难不成让老百姓多做牛做马干5年活,是为了多交税让公务员们多拿更多的退休金?为什么总要老百姓做冤大头?更有人称,不解决社保的公平正义问题,社保亏空问题无解。大量党政机关乃至事业单位员工无需缴纳社保,却领取比企业退休职工高得多的退休金。要解决社保公平正义问题,首先要考虑上缴国企红利来弥补欠账。

由此可见,不能因为养老金缺口大就贸然推行延迟领养老金政策,还有众多社会因素需要我们去考虑。

别再往老百姓的幸福上撒盐

经济增速世界第一未带来幸福感

很多人认为延长领取养老金年龄,意味着将进一步增加在职人员的工作年限,延长退休年龄,这样并不利于他们有尊严的生活和对幸福感的强烈要求。那么,为什么在经济总量日益增长的今天,中国的幸福感却在逐步下降呢?如何让国人不再为养老金担忧,实现“老有所养”和“病有所医”?

经济增速世界第一未带来幸福感

养老金问题的确不小,前一段时间是议论入市,或许这一计划,处于保值增值的愿望,还可以实行。但是想要延长退休年龄,以减少领取养老金的数额,这个想法就令人不解了,毕竟经济增速世界第一,养老金还亏空,那要是现在的日本欧洲是不是该干到100岁退休才合适呢?

社保存在不公平问题

这里还事关社会公平问题。今日社保巨额亏空问题,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一是早期国有企业普遍以低工资无社保为代价,国家承诺的政府养老没有兑现,现在一古脑儿要社保基金承担养老支付,显然独木难支;二是大量事业单位员工无需缴纳社保,却领取比企业退休职工高得多的退休金。不解决社保的公平正义问题,社保亏空问题无解。

责任编辑: 于飞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12/0827/258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