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他旁边的是妻子贾丝明(音),她已有了8个月的身孕,穿着黄色的防辐射服。他们是高中时期的恋人,21岁时结婚、现在23岁了,准备开始一个全新的生活。两人计划几年后在山区建一座房屋,以便周末招待家人和朋友。
本田车出了城,驶向了贾丝明父亲的毛巾厂,车窗外飘过的是绿意盎然的乡野风景。毛巾是湖南省的主要出口产品,也是近20年来这家人的支柱产业。结婚之后,萨姆负责监管这家年销售额达500万美元的工厂。
道路变窄了,萨姆减慢车速,为晃晃悠悠骑着自行车的农民让道。在车的另一侧是稻田和成排的树木。
几年前,长沙郊外的农民认识到,种树可以给他们带来丰厚的收人。他们利用肥沃的土壤种树,并在公路沿线的树上挂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手机号。很快,在萨姆厂里做工的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因为种树他们可以赚更多的钱。
萨姆的工厂主要依靠当地的劳动力,因此只能给他们加工资。握着方向盘的萨姆叹气道:“工资一涨再涨。”当地的劳动力市场也很紧张,因为这一地区又相继开办了许多工厂。政府提高了长沙的最低工资标准。萨姆估计再有三年,或许五年,他的工厂就将丧失竞争优势。
中国制造业的再度繁荣本应在这里展开。众所周知;中国沿海地区的各种成本都在提高,从劳动力到土地价格。为了降低成本,那些劳动密集型消费品行业的工厂纷纷转向湖南这样的内地省份。但是在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中,投资者将会发现,所有东西都没有过去那么便宜和充足。工人也不那么容易说服。
部分是由于政府的政策,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的时间中,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工厂几乎都是在违反经济规律的情况下运转的,工资不涨,在港口附近沿海地区为它们辟出充足的土地,并且听话的劳动力似乎源源不断。政府的鼓励措施,如补贴的电力供应,慷慨的减税政策,成为市场经济的因素不起作用的部分原因。由此而产生的低价为中国赢得了令人羡慕的地位:成为主宰世界众多产品的生产国。但是这种偶然的局面是无法持续的。专门从事中国经济研究的咨询公司龙洲经讯咨询公司负责人阿瑟·克罗伯说:“这是一种期满的优势。”
瑞士银行前亚洲经济的负责人乔纳森·安德森认为,这是“中国被认为的制造业绝对主宰地位的终结”。他认为。中国将要回归更为正常的贸易模式,即在某些领域获得市场份颗,而在另一些领域却丧失份额。。对其他国家而言,这种假设是很自然的。然而对这个全球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对一个离不了它的廉价产品的世界而言,情况绝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