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这是夏天的最后呐喊,是生命在热烈中奏响的激昂旋律。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此时,稻田飘香,瓜果成熟,蝉鸣嘹亮,蛙叫声响,高温酷热,雨水充沛,生机勃勃的盛夏,孕育着丰收的果实,用热情礼赞生命的美好。
古人认为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在这炎热至极的时节,夜幕降临后,草丛间便会闪烁起点点荧光。那是萤火虫提着灯笼,在夜空中翩翩起舞。儿时的夏天,总是充满了追逐萤火虫的欢乐。我们手持玻璃瓶,在草丛中穿梭,小心翼翼地捕捉那一闪一闪的精灵,将它们装入瓶中,那一刻,仿佛拥有了整个星空。李白笔下的萤火虫,浪漫而坚韧:“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飞天上去,定做月边星。”它们不仅是夜空中的点缀,更是童年美好回忆的象征。
二候土润溽暑:大暑的湿热,虽让人在屋内热得难耐,却是对大地的深情馈赠。土地在这一湿一热的滋养下,愈发肥沃,农作物更是欢喜。正如俗语所说:“人在屋里热的跳,稻在田里哈哈笑。”这份炎热与湿润,是大自然的魔法,让生命在其中茁壮成长。
三候大雨时行:当雷电在空中交织,风雨席卷闷热的夏,清凉与灵动随之而来。正是这三候的轮转,交织出大暑时节独特的生活画卷。在民间,大暑又被称为“半年节”,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吃仙草,感受那份清凉;吃伏面,品味传统的韵味;吃苦菜,体验生活的质朴;饮伏茶,享受自然的馈赠。而大暑三候的花讯——荷花、槐花、玉簪花,更是为这个季节增添了几分诗意。荷花在池塘中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槐花如雪,挂满枝头,散发着淡雅的芬芳;玉簪花冰清玉洁,在绿叶间悄然绽放。
大暑,也是诗人灵感的源泉。白居易认为“何以消凡暑,端居一院中。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在酷热中寻求内心的宁静;苏轼则选择“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借酒与梦暂避暑气;晁补之偏爱“竹风荷雨来消暑,玉李冰瓜可疗饥”的风雅;陆游享受“空斋一榻萧然卧,闲看衣钩起篆香”的悠然。
大暑,更是时间节点的中转站。转眼间,半年时光如白驹过隙般流逝。回首过往,那些年初定下的小目标,实现了多少?那些想见的人、想做的事,是否已然完成?那些难舍的情、未了的愿,是否已经圆满?那些珍藏的梦,是否仍在追寻?当我们熬过这酷热难耐的大暑,秋天的脚步便已悄然临近。“清风破大暑,明月转高秋”,在这季节的更迭中,我们感受着岁月的流转。
大暑,是多姿多彩的画卷。漫山遍野的绿意,是生命的底色;满塘怒放的荷花,是夏日的盛装;雷雨后的彩虹,是大自然的惊喜;暮色中闪着光的萤火虫,是夜的精灵;蒲扇下的小故事,是童年的温暖回忆。
“贵人开子夜,萤火照空时。”在这大暑时节,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去欣赏“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妙景观,去聆听乡野间“听取蛙声一片”的热闹。大暑过后,我们将迎来“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大暑,恰似人到中年的我们,褪去了青春的青涩,拥有了成熟的韵味,从青葱走向苍绿,在岁月的沉淀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