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近日通过了一项国防政策的重大修正,成为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的焦点。这项决定,对日本未来如何应对领空挑衅,可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来看报导。
记者李梦媛:日本政府在7月2日的内阁会议上,正式通过了一份答辩书。内容明确指出——即使不是出于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难,只要有外国无人机侵犯日本领空,自卫队就可以采取包括击落在内的武力手段,将其排除。
这样的政策调整,其实背后有非常明确的战略考量。近年来,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无人机频繁逼近日本领空,让防空压力持续升高,也迫使政府必须做出更主动的反应。
日本军事评论家潮匡人:“任何国家的飞行员都不可能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呈战备状态。如果接近日本领空的中共无人机,数量超过了当前战机的应对能力,那么就不得不进入紧急状态。”
根据防卫省的统计,自2021年以来,不明国籍的无人机活动明显增加。光是去年,航空自卫队的紧急升空次数就超过800次(数字要核实),其中就有不少是针对无人机的应对行动。
潮匡人:“假设(日本)一架战斗机的成本达100亿日圆以上,而中共却可以用百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以下的花费来制造与操作无人机。如果中共大量投入无人机,一旦演变成一种消耗战或心理战,自卫队恐怕最终只能在疲劳与压力中不断处于劣势。”
那么,这次政策的调整代表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日本对“防卫行为”的定义出现了明显放宽。原本,只有在无人机明确带有攻击意图、或情况危急的时候,自卫队才可以击落对方。
但根据这份新通过的答辩书,即使无人机没有攻击行动,只要进入日本领空,就构成对主权的侵犯,自卫队便有权采取排除行动,必要时可击落。
这项立场是建立在《自卫队法》第84条之2的规定上,也就是赋予自卫队“警戒监视与排除侵犯”的权限。政府强调,这种做法是主权的行使,不构成宪法第九条所禁止的“武力行使”。不过,这样的政策转变也引发了不少争议。这可能模糊了和平宪法与实际军事行动之间的界线。
其实,这并不是一项突如其来的决策。早在2022年,当时的防卫大臣岸信夫就曾表示,日本将考虑以物理手段排除侵犯领空的无人机。而如今,这样的立场已经制度化,正式成为政策。
在东亚局势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无人机不再只是情报工具,更可能是新型的挑衅手段。这次政策的修正,也可视为日本对主权防卫的强硬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