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太拼,所以灭亡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因为太拼,所以灭亡

公元888年,对大唐来说,如这年份的数字一样,十分吉利。

这一年的4月20日,年仅27岁的唐僖宗李儇[xuān]驾崩了。

虽说每逢皇帝去世,朝廷都会照例“举国哀痛”。唐僖宗死了,大伙儿还是要表面悲伤一下做做样子,但心里却乐开了花:

因为唐僖宗这皇帝,当得太差劲了。

这位皇帝12岁时坐上大唐的龙椅。作为一个正当年的熊孩子,李儇各种花式玩闹,对皇帝的本职工作完全没有概念。

他讨厌大臣,喜欢跟宦官们在一起,称自己的“保姆宦官”田令孜为“阿父”。帝国的朝政,自然也交给阿父代管,只要小皇帝开心就好。

在李儇任内,爆发了著名的黄巢之乱。

这边刚搞定黄巢,那边朱玫又起来搞事情。以致李儇人生最后的8年里,有6年半的时间都是在外跑路。

皇帝都混成这样了,帝国还能好吗?

如今李儇终于去见李渊了,大唐迎来了转机。新皇帝名叫李晔,是李儇的弟弟,史称唐昭宗。

▲唐僖宗画像。图源:网络

史载,李晔不仅人长得帅,有精气神,而且“攻书好文,尤重儒术”,不像李儇一天到晚就知道玩,就知道打马球。

在政治素养上,新皇帝“尊礼大臣”,遇事知道跟大臣们商量,而不是往宦官跟前跑。

最重要的一点,新皇帝“以先朝威武不振,国命浸微……意在恢张旧业,号令天下”。

有理想,有抱负,精神境界比他哥哥高了去了。

就这样,在一片期待和叫好声之中,随着新一任皇帝的确立,大唐走上了国家复兴的快车道。

然而,假如李晔可以穿越到未来,他将会知道在公元1627年,随着一个木匠天子的去世,大明王朝的皇位被传到了木匠天子弟弟的手上。

同样的兄终弟及,同样的哥哥昏庸、弟弟勤政,以及同样的王朝悲剧。

▲唐昭宗,史书称其“神气雄俊”。图源:网络

摆在唐昭宗面前的,还是帝国的两大难题:

一、庙堂之高,宦官说了算;

二、江湖之远,藩镇说了算。

唐朝宦官专权之剧,可谓空前绝后。

自唐德宗令宦官掌禁军成为制度起,唐朝历任皇帝都没能将禁军大权从宦官手中完全收回。

宦官有了兵权,自然胆子肥了起来。加上皇帝与朝臣的信息传递也由宦官们负责,以致帝国内外大小事务,甚至这大唐皇帝谁来当,皆以宦官马首是瞻:

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官所立者七君。

如果大臣惹宦官不高兴了,杀。如果皇帝惹宦官不高兴了呢?杀,也是杀:“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

在宦官面前,中晚唐的皇帝们软弱无力。

唐代宦官。图源:影视剧照

另一边,藩镇之祸同样让皇帝们揪心。

自安史之乱以来,唐朝的版图上渐渐变得藩镇林立。起初,大部分藩镇尚能服从中央的指挥。但后来随着一次次战争对统治秩序的颠覆,尤其在黄巢之乱以后,以黄巢降将和平乱功勋为代表的新藩镇,慢慢成为唐朝皇帝的心腹大患。

这些藩镇独霸一方,相互之间战争不断,还动辄以武力要挟皇帝:不给糖吃就捣乱,让人好不头痛。

重重危机之下,新皇帝开始行动了。

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自古以来的政治纷争,向来是谁拳头硬谁说了算。一上台,唐昭宗便迫不及待地派人在京畿地区募兵。这一幕兵不得了,竟募了十万人。

十万军队,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呢?

公元907年,朱全忠与李克用展开的潞州生死战。朱家派出的军队数量是多少呢?八万。

所以单从人数上看,昭宗招兵十万,在当时已经是个相当庞大的规模了。

虽说所募之兵仍是在宦官所把持的禁军名下,但所幸唐昭宗还是取得了一部分军队的指挥权。

有了兵便有了底气。唐昭宗不仅有了底气,他还飘了,声称要“以武功胜天下”。

悲剧的种子就此埋下。

自古削藩难啊。

前朝汉景帝削藩,引七国之乱,幸得周亚夫统筹战事,叛乱得以平定。后世明建文帝削藩,朱棣靖难起事,战争历时四年,然再无亚夫建功,江山易手。

可见,若没有万全之策、周密准备,仓促出手削藩,极易招来灾祸。

▲周亚夫是无数名将的榜样。图源:网络

然而,唐昭宗才不会管这些乌七八糟。手里的军队让他对平定四方充满了乐观的情绪。

公元889年,继位刚一年的唐昭宗,削藩计划高调出台。第一个目标,是数次成为唐王朝避难所的蜀地四川。

严格来说,那时的四川尚未完全脱离朝廷控制。

当时掌管四川的,正是唐僖宗李儇的阿父田令孜,以及田令孜的兄长陈敬瑄。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最爱历史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517/2220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