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大银行首季业绩下滑 专家析背后危机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六大银行首季业绩下滑 专家析背后危机
中国工商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近日相继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受经济下行压力、净息差持续收窄等多重因素影响,六大行整体业绩表现不佳,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 有专家表示,中国银行业利润下滑的背后,是与当前中国经济整体疲软密切相关,而美中关税战是主要推手之一。也有分析认为,此轮中国银行利润下滑是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集中体现。

图为中共央行资料照。

中国工商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近日相继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受经济下行压力、净息差持续收窄等多重因素影响,六大行整体业绩表现不佳,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

有专家表示,中国银行业利润下滑的背后,是与当前中国经济整体疲软密切相关,而美中关税战是主要推手之一。也有分析认为,此轮中国银行利润下滑是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集中体现。

六大行今年首季业绩承压营收利润双降

根据一季报数据,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共实现营收约9,10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139亿元,降幅约1.5%;归母净利润合计3,444.2亿元,同比减少73.39亿元,降幅约2%。其中,四家银行营收呈负增长。工商银行虽为唯一单季营收超2,000亿元的银行,但同比下滑3.2%;建设银行营收降幅更为明显。

在盈利方面,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均接近4%,较2024年一季度降幅进一步扩大。中国银行和邮储银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2.9%和2.62%。

台湾总体经济学家吴嘉隆在接受..;采访时分析,中国国有银行业绩普遍恶化反映了中国经济深陷衰退的严峻形势。

六大行净息差全线下降个贷增长乏力

《第一财经》综合机构分析,一季度银行业绩承压的因素主要包括:贷款重定价加剧净息差下行压力、资产扩张节奏放缓、所得税率提升、拨备反哺支撑减弱以及非息收入波动加大。

净息差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2025年一季度,六大行净息差全线下降,且均已跌至1.8%以下,邮储银行以1.71%位居最高,交通银行则低至1.23%。

从贷款投放结构看,对公贷款仍是六大行信贷扩张的主要支撑,一季度增速均保持在5%以上。然而,个人贷款增长乏力。个贷增速低迷反映出居民消费需求疲软,与当前经济下行背景相呼应。

近年来,中国部分国有银行对储户提现额度实施严格限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储户强烈不满。此举不仅给储户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也加剧了公众对银行流动性状况的担忧,储户们质疑银行内部是否存在资金链紧张或风险管理失当问题。

专家分析,提现限制可能与银行应对不良贷款上升、流动性压力加大的策略有关,但频繁的限制措施无疑损害了公众对银行业的信任。

专家:银行业绩下滑背后是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

台湾财经专家黄世聪则认为,此轮中国银行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集中体现。当前,中国正处于降息周期,房地产市场持续走低,导致银行净息差大幅收窄,进而影响整体获利能力。

吴嘉隆也表示,中国经济当前面临多重压力:出口受限、房地产危机未解、地方财政吃紧、失业率上升,以及资本持续外流等,这些问题彼此交织,加剧经济下行风险。

“银行利润下滑正是这些深层危机的直接反映,也预示着未来整体经济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

黄世聪告诉大..;,当前中国的银行业绩下滑主要仍属国内因素所致,关税战的影响可能会在今年第二季度更为显著。他建议继续关注二季度数据,尤其是银行利润变化,以进一步判断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实质性冲击。

分析:关税战是中国银行业绩下滑的主要推手之一

近期,美中关税战持续升级,关税冲突对中国的经济和就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中国出口订单大幅下滑。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中国工厂活动降至一年多来最低水平。生产停滞的局面正在加剧,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面临风险。尽管如此,中共当局被指刻意掩盖经济受创的严重程度。

吴嘉隆认为,中国银行业利润下滑与当前中国经济整体疲软密切相关,而美中之间持续的关税战也是主要推手之一。

他进一步表示,美国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严重压缩了中国的出口市场。原本依赖美国的出口订单大量减少,中国企业失去了重要的外销渠道。

吴嘉隆说,在外销订单萎缩、产能无处安放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陷入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503/2213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