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浙江宁波一个房屋建筑工地。(STR/AFP)
中共地方政府专项债偿付压力加剧。4月15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 Ratings)警示,2025年,中共地方政府专项债利息支出占全国地方政府政府性基金支出总额的比重或将高达10%。
惠誉预测,中共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利息支出占全国地方政府政府性基金支出总额的比重,继自2019年的2.9%大幅升至2023年的7.6%之后,2025年该比例或将达到10%。
自2022年以来,专项债已成为基建项目的主要融资机制。2024年,中共财政部宣布1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债务置换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利用专项债置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城投企业)的隐性债务。
尽管近期发行利率下降且期限延长,但专项债余额的增加提高了利息支出。据计算,去年专项债相关的利息支出在8,000亿元以上。
惠誉表示,土地出让收入是专项债的主要偿债来源,由于房地产市场疲软和利息支出上升,专项债产生的项目收入尚无法完全覆盖其对应的专项债。中央政府的新政策允许地方政府使用财政补贴和其它项目收入进行偿付,降低了短期还款风险,从长期看,地方政府仍依赖其项目的盈利能力。
鉴于获取替代融资面临挑战,惠誉预期,专项债再融资率继2021年、2022年的约78%升至2023年、2024年的约85%之后,将在中期内保持高位。
同时,经济偏弱地区面临更高的利息负担,导致债务管控措施收紧且增量融资空间收窄。经济强省财务灵活性更优,但仍面临债务压力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