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科学成果由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联手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及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动员150名科学家、历时近十年完成,相关研究已于4月9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图:翻摄自 pexels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报导,科学家近日成功绘制出有史以来最精细的哺乳动物大脑三维结构图,研究使用的鼠脑样本小如一粒沙,但这块仅一立方毫米的脑组织内,竟蕴藏了惊人的8万4千个神经元、5亿多个突触(synapses)与3.4英里(约5.4公里)长的神经连结,堪称“脑神经的宇宙地图”。
这项突破性成果由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联手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及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动员150名科学家、历时近十年完成,相关研究已于4月9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
“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数据,而是令人敬畏的大脑之美,”艾伦研究所副主任柯尔曼博士(Dr. Forrest Collman)在一段影片中说道,“这种细节与尺度的壮观,令人想起仰望遥远星系时的震撼。”
这幅“鼠脑地图”仅占整个鼠脑体积的1/500,但其数据量惊人,累积达1.6 PB(拍字节),相当于连续播放22年 HD画质影片。该资料已由“皮层网络机器智能计划(MICrONS)”全面公开。
研究人员首先在小鼠清醒、视觉活跃状态下,以特殊显微技术,记录其视觉皮质中1立方毫米脑区的神经活动。为让鼠脑“高度刺激”,研究团队让小鼠边跑步边观看包括《骇客任务》、《疯狂麦斯》等10秒电影片段,甚至还有极限运动 YouTube影片。
之后,研究人员在鼠只安乐死后,将这块脑组织切成超过2.8万层薄片,每层仅为人类发丝厚度的1/400,接着逐层拍摄影像,重建出完整的3D结构。艾伦研究所指出,这段切片作业连续进行12天12夜,研究团队轮班不眠不休,“一旦失误,就得全部重来”。
最后,普林斯顿大学运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进行神经元分割(segmentation)与标记,让每条神经纤维都能被独立观察。这项AI建模仍由人工进行审核与校正,确保准确性。
“这是一场大脑科学的数位革命。”普林斯顿大学神经科学教授徐赛巴斯蒂安(Dr. Sebastian Seung)表示,以往需整个博士论文才能完成的资料,现在只要敲几个键、几秒钟就能搜寻查阅,为脑科学研究打开崭新局面。
这份被科学界称为“连结组图谱”(connectome)的成果,首次展示大脑内特定区域的运作方式,并揭示不同类型细胞之间如何协作,未来此技术有望推进人工智能、神经医学与脑疾病研究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