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奎德:九.一一:文明的命运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陈奎德:九.一一:文明的命运
作者:

为更清楚地说明这点,我们不妨来考察一下上述故事,就言论自由是否已经破产这一角度,看看马赫尔发表言论后的遭遇。

第一,是“引来抗议”。这显然不是违反言论自由,相反,是实行言论自由,因为“抗议”也是言论。

第二,是“运通和西尔斯投资公司立即撤了对他的节目的赞助”。这显然不是“政府因言治罪”,不是“立法限制言论”。至于两公司的行为,则属于公民(或法人)对自己财产的自由处置的宪法权利,任何人不得干预。众所周知,公司赞助是自愿行为,如果我喜欢你(新闻机构也好,其他人或机构也好)的言行,自然我愿意出钱支援你;倘若我反对你的言行,我干吗要出钱?天经地义,人性使然。谁愿意自己花钱买罪受?你自己高兴说什么去说好了。你有你说(我不喜欢听的话)的自由,我有我另行处置我的钱的自由,各行各路,两不相犯。“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也。

第三,“他本人到电视上解释、道歉”,没有任何消息和证据显示,政府当局向他施加了压力要他道歉(否则,作为新闻好题材,早就炒得沸沸扬扬了)。因此,可以判断这是在他评估了自身的利益或反省了自己言论的正误后所作的言论调整。我想,任何人都不难理解,有一个长期得到资助的“政治不正确”的侃大山阵地,毕竟是很过瘾的事。因此,去“解释、道歉”一下,无伤大雅。况且,这是他评估后自愿选择的“解释、道歉”言论,这一自由权利也应当得到尊重。

有鉴于此,可以看出,虽然在任何危机与战争时期,民主国家在自由与安全的平衡点都要向安全的方向有所移动,但上述事实表明,目前的移动并未伤害到美国立国的根基,并未损害到基本自由。

至于劫机者是否可被称为“懦夫”,“政治正确”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涵义,也是大有可议的,请容我下回分解。

10/11/20015:19:00 AM

自由与安全:如何平衡?

911事件,对美国生活方式的影响,莫过于自由与安全平衡点的移动了。美国立国赖以支撑、美国制度引以自豪的最基本的价值--自由,受到了严重挑战。过去人们的口头禅:“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并不是无代价的”,它的涵义,它的刻骨铭心的刺痛,只有在今天,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切身地为自由人类所感知到了。

是的,美国人为他们的自由付出了代价,而且是如此惨重的代价!他们不能不加重安全的砝码,政府不能不把自由与安全的平衡点向安全的方向有所移动。

最近,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国民安全的新措施,除了众所周知的联邦当局将在近三年内接管所有机场的安全检查,检查的措施严苛且复杂,费时费钱费力;而各大航空公司亦各自采行了各种安全自卫措施。另外,一些更容易导致争论的措施是,行政当局已经在计划设立军事法庭以审判那些被控为恐怖分子的外国人,并准备追踪以及讯问最近几年数千名迁来美国的移民,特别是来自中东国家的移民;并且,有关部门将被授权监听被联邦拘押的移民同他们的律师的对话。

此外,有鉴于越南战争时期的教训,政府对战地新闻的采访采取了某些限制措施,同时由于政府机构美国之音执意播出对塔利班头目奥玛尔的专访,白宫对美国之音的行政主管作了处罚决定。加上,由于某种战时气氛,由于全美甚至全球主流舆论对911恐怖攻击的深恶痛绝和群孰愤,因此,有些同情恐怖分子的意见容易激起众怒,甚至导致舆论鸣鼓而攻之。这确实引发了美国的言论自由是否已经荡然无存的大辩论。

迄今为止,白宫确信公众是赞成他们的上述新措施的。然而,倘若战事一久,民怨渐起,抗议蜂起,一系列“越战效应”逐渐出现时,美国政府将如何因应?美国制度自由的底线何在?哪些原则是可以因势变通的?而哪些原则又是在任何时候—即使在战时—都不能侵犯的?

目前引发争论最大的,就是用军事法庭来审判被控为恐怖分子的外国人的问题以及新闻自由问题了。

对于前者,老布什政府时期的总检察长引用1988年洛克比丧生270人大空难的案例,指出当时的两个利比亚恐怖分子嫌犯由于接受的是苏格兰民事法庭审判,全程适用的是苏格兰法律,结果只有一人被判罪,当时此案判决结果下来后,令许多执法人员深感挫折与沮丧。他以此作为依据,为军事法庭审判(外国)恐怖分子嫌犯作了辩护。这里的问题是,引入军事审判这项变通是否损害了司法独立(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司法独立是否也体现在军事审判中)?把恐怖分子嫌犯送上军事法庭是否有法理依据?

关于美国新闻自由的境况,目前仍在激烈争论之中,鉴于情况还在继续变化,目前下结论为时过早。但是有一点需要强调,言论是否自由的基本对象是针对政府,是看政府是否以言治罪,钳制言论,是看立法部门是否立法限制言论。一时特殊情势造成的压倒性舆论倾向,只要上述基本的两条原则未被侵犯,一定会有相对峙的舆论来与之兢争抗衡,从而达到动态平衡的。事实上,目前的争论本身就说明平衡的力量仍然是在起作用的。因此,笔者并不预期一个所谓新“麦卡锡时代”即将降临。

在这里,美国的法治(特别是其独立的司法)以及社会的平衡机制将凸显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可以预言,值此艰难时世,在往下的发展中,它们将更加凸显出其中流砥柱的卓越作用。

而中国人在在考察这一特殊的历史过程中,无疑将获得相当重要的新鲜启示。

11/28/2001

文明的自我拯救

反文明的两个象征

在现代世界,如此清晰地把文明与野蛮一劈为二的象征,莫过于多事之秋九月里的两个很接近的日子:“9.9”,“9.11”。

这是反文明的两个象征符号。

“9.9”,是30年前毛泽东撒手入(地)狱之日。此人,可谓集野蛮、独裁、冷血、反智、倒退、反现代、反西方、反文明之大成,因为他当政,或直接杀戮,或实施迫害,或政策失败,七千万余人死于非命。

“9.11”,是五年前以本.拉登为首的恐怖组织以四架民航客机为超级炸弹,炸毁世贸中心、撞击五角大楼,悍然轰击世界文明重心,杀害3000无辜生命之日。这一事件,以骇人听闻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预演了人类文明毁灭的可能图景。

“9.9”和“9.11”,标志着野蛮向文明的反攻,标志着文明退化、世界野蛮化的空前危险。

毛泽东,曾宣称为世界革命不怕让中国“死三亿人”,曾大言不惭曰“秦始皇算什么?他只坑了460个儒,我们坑了4万6千个儒,”曾声明“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曾宣判“知识越多越反动”,曾公然宣布自己是要施行“愚民主义”的“秦始皇”,并自命“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本.拉登,则声称要对西方文明发动一场“圣战”,他认为西方文明已经变成“人类历史上最坏、最糟的文化”;他要美国皈依伊斯兰教、废弃自己的宪法、关闭银行。在拉登的世界里,全球性的冲突是在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间,他号召每个穆斯林要仇恨美国人、犹太人和基督徒。他毫不怜惜脸不变色地杀害无数无辜的妇女儿童来达致自己狂热的宗教目标。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纵览中国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4/0912/210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