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议:“这种震耳欲聋的沉默何尝不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写照”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对比 > 正文
网络民议:“这种震耳欲聋的沉默何尝不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写照”

2024年7月20日,记者柴静在其Youtube频道发布了一则对作家野夫的访谈视频。

视频中,柴静就“六四告密案”与野夫进行对话。

1988年,野夫被分配到公安单位工作,1989年六四事件期间,他因同情遭暴力镇压的学生毅然辞职。1990年,野夫因参与掩护民运人员以及给海外组织秘密文件遭到逮捕,并被以“泄露国家机密”罪名判刑六年。

在柴静与野夫的对话中,野夫认为他在六四事件中遭到逮捕是被其昔日好友、茅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告密。

根据柴静整理,野夫的依据是:

他本人因给海外组织秘密文件获刑六年,但安排他取送这份文件的熊召政同时被捕,却未入罪,名字也没有出现在起诉书中,野夫当庭质疑,检察官不予回答,二审结束后野夫在卷宗中看到了线索。日后熊召政成为著名企业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和全国政协委员。野夫出狱时已33岁,父亲病逝,母亲留下遗书自尽,野夫曾两次试图面见熊召政,寻找真相未果,二十年后他公开发表文章,此后熊召政打电话致歉,但拒绝解释原委,只面对媒体承诺将在恰当时机谈这件事。十五年后,熊召证先生仍然沉默。

同日,柴静还发布了一则她与熊召政的电话访谈录音。

但面对柴静的采访,熊召政以长达11分钟的沉默进行回应。

以下是柴静与熊召政对话实录:

00:00柴静拨打熊召政电话

00:26柴静:自我介绍。野夫谈到了六四期间跟您的往事,我希望能准确和公正地来呈现这件事情。

00:39熊召政:我一直是不想谈这件事情。历史会有一天真相出来。

00:55柴静:现在已经30多年过去了,您一直说找一个恰当的时间谈一谈,您今年也70岁了,现在有可能会是个时机吗?

01:17熊:我还是觉得现在不是谈的时候

01:20柴:那什么时候您觉得合适呢?

01:30熊:我还是觉得,因为就那一点儿事情,要一直常年地,锲而不舍地去说,这个,人生也不需要,也不值得用这种方式去回忆。因为历史的真相啊总会有一天还原的。

02:05柴:熊先生,您跟野夫当年是同窗,兄弟,好友,他也曾经很敬重您。他确实为这件事陷入牢狱之灾,也受了很多创伤,所以他认为他值得,值得一个真相。

02:24熊:我现在在一个乡村路上走,可能信号随时就会断掉。因为我也不想谈这件事情

02:33柴:我看过您的作品,知道您在写张居正时的心理感受,我觉得您多多少少也是在意身后名的,如果以野夫这段陈述,您不予以回应或者是反驳的话,那么呈现出来的个人形象就有可能会是一个告密者,甚至是陷害者。我不认为这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知识分子希望留在历史上的形象,所以我希望给您机会表达。

03:12熊:究竟谁是陷害者,告密者,现在,我认为,至少,我不想讲这些。因为我不是,我也不需要辩解什么。

03:29柴:他(野夫)可能比较不能够理解的是说,当年他应您的要求去广州送这份文件,您告诉他海外民阵的人拿走了,但后来检察院提出的这个诉讼中,没有您的名字,也没有海外民阵的名字,文件也都在,所以他有很多的迷惑,这个我想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对吧?就是为什么您没有入罪,而他负了牢狱之灾?

04:03熊:沉默

04:21柴:熊先生您还在吗?

04:24熊:沉默

04:29柴:熊先生?

04:40熊:沉默

04:40柴:熊先生?

04:41熊:沉默

04:45柴:没关系,如果您不愿意谈,您可以告诉我,我会尊重您的意愿

04:52熊:沉默

05:08柴:在我的心中,我认为您可能还是有思量,我看过您的诗词和文章,您也有很多中国知识分子没有的古典修养,我认为您的内心是有称量的,所以回到那个历史时代,每个人也许都有可以解释,有可以为人谅解的缘由。假如您能说出来,我想不论是对当年的朋友,还是对您自己,也许都是一种释怀,您说是不是?

05:50熊:沉默

06:06柴:您保持沉默,但是又没有挂断我的电话,那么就让我再多说几句。英若诚在晚年的时候写了《水流云在》,冯亦代在晚年的时候写了《悔余日录》,知识分子,当他们内心有耿耿于怀的事情的时候,他们还是想对历史,对自己,对朋友有一个交代,因为历史很复杂,人性也很深,所以我想未来人们评价您的时候,我希望能够有一个您陈述的角度,这样您自己的家人,后辈,未来的一代人,可以更客观地来看这段历史。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柴静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4/0828/2096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