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中国华南地区经营的欧洲企业收入下降近4成,有超过半数欧洲企业对未来2年的盈利前景感到悲观。
中国欧盟商会华南分会星期三(6月5日)在深圳发布欧洲企业在华南商业信心的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华南欧洲企业在去年营收和利润按年分别下降38%和32%,其中,营收跌幅超过20%的企业占比达17%,为所有地区比率最高。与中国其它地区相比,欧企在华南的盈利能力更疲软,有意在当地拓展业务的企业从一年前的77%跌至73%,同时有7%的企业计划转往华东地区,9%选择其它亚洲国家。
对未来两年的前景,55%的欧企对取得盈利感到悲观,仅26%认为业务能实现增长。中国经济放缓、全球经济趋软,以及中美竞争是影响其业务的三大主要因素。
中欧商会副主席高志豪表示,在中国的疫情封控政策结束后,欧洲企业都期待重新开展业务及迎来丰收,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国房地产持续低迷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这是我们意料之外的事”。
高志豪还提到,有许多欧企在华南地区投资制造业,而最近中国工业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战正削弱企业信心。
早在2024年5月10日,欧盟中国商会总会发布了2024年欧洲中国商业信心调查(BCS)。这项年度调查显示,尽管2023年初中国边境重新开放,但是,在华欧企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持续下降。欧企在华营商更困难,除中国内需疲弱之外,有关优先本土企业或者不清晰的规定,也增加了不确定性。半数受访企业计划削减成本,其中包括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