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平洋空军F-35A“闪电Ⅱ”战斗机执行“铁匕首行动(Operation Iron Dagger)”,从阿拉斯加艾尔森空军基地“直飞”日本岩国海军陆战队空军基地,验证美国印太司令部“敏捷作战部署(ACE)”。图:翻摄U.S. Indo-Pacific Command推特
美国太平洋空军日前一架F-35A“闪电Ⅱ”战斗机执行“铁匕首行动(Operation Iron Dagger)”,从阿拉斯加艾尔森空军基地(Eielson Air Force Base)“直飞”日本岩国海军陆战队空军基地,验证美国印太司令部“敏捷作战部署(ACE)”,以实战化演练方式强化“多能人员”训练。
美国印太司令部今天(13日)曝光F-35A在岩国基地的照片,强调是取名为“铁匕首行动”的“敏捷作战”演习一部分。而所谓“敏捷作战部署”则是美军为提升海外远征作战保障能力,在异地部署作战力量在无随队保障的情况下,快速集结至指定基地补给并转入战斗的训练。简单地说,就是美国空军可能以单机或小队形式,藉跨军种基地进行补给及指挥管制战斗,要求地面人员能熟稔各机种简易维护流程、飞行员也必须能随时依指令进行“前沿部署”,据悉美军要求敏捷作战部署基地必须在无外部支援的情况下,独立运作12小时至72小时。
根据了解,美军的“敏捷作战部署”并不拘限于战斗机种,包括战略轰炸机、运输机等都在“整合”行列当中,主要要求“动态力量运用”形成。今年夏季,美军空中机动司令部将C-130空中运输中队与应急反应中队整合,飞行员、装卸员、机务人员等混编开展训练,经过验证,目前1个空运联队可在36小时内快速集结,派出8架C-130J运输机、250余名机组人员与保障人员,飞机落地后43小时内可形成全面作战能力;未来可能加上特种部队任务执行项目。
美军全球打击司令部2021年1月提出“敏捷作战部署”概念,将轰炸机部队以“全球网络化”基地运营,运用提前预置的“小型应急包”系列设施,提升机动能力和生存能力。在“铁匕首行动”之前,美军演练重点大部分摆在欧洲及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岛,西太平洋区域仅在关岛做过测试,此次是第一次曝光运用日本岩国基地,未来是否还会扩展其他西太第一岛链据点值得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