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多维新闻曾经报道,在王立军、薄熙来事件刚刚发生时,就有位已经离退、在党内威望犹存的中共高层领导直言指出,薄熙来有成为党内第二个高岗的可能!
高岗,陕西横山人。1927年加入中共,是中共陕甘宁根据地创建人之一。中共到陕北之后,高岗曾任西北局书记。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高岗被选为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13位核心领导成员之一。
中共建政时,高岗被选为国家副主席和军委副主席,并从1952年底,开始担任当时在国家体系中极为重要的计委主席一职。担任计委主席后,高岗一面紧跟毛泽东推行“左”倾政治,一面判断政治风向变幻,把矛头对准刘少奇、周恩来等,企图扳倒刘、周,取而代之。
为达到这一目的,高岗在党内四处活动,向邓小平、陈云等人封官许愿,编排官衔,制造党内分裂,触犯了中共党内大忌。1953年12月,高岗在中央会议上公开反对刘少奇,高、刘分裂表面化。在当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不指名点出了高岗问题,党内遂展开对高岗的批判,高岗命运逆转。
在接受批判期间,因私自封官事件被告发,高岗方寸大乱,自杀未遂,事件性质再度升级。再之后,在得知中共对其错误定性后,于1954年8月17日在住处吞服大量安眠药,再次自杀,身亡。
薄熙来事件爆发之初,就有中共退休领导把薄熙来比成高岗,由此可见,薄熙来当年在重庆的做法,早已引起党内高层警惕。同时,这个类比也能部分程度解释为什么在薄熙来主政山城后,胡、温二人任内从不去重庆。
了解中共文化的人知道,中共政治文化强调的是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讲究不予不取,对想尽办法、投机钻营、谋取个人政治权力的做法极为不耻。这些理念在今天虽然被执行者们运用得让人哭笑不得,但作为立党之本,仍然被置于道德制高点,被视为中共传统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任何人,不管有多大功绩,多高能力,如果在这方面犯下错误,都会遭党内同仁遗弃。
而高、薄二人,都齐刷刷折在这里。和高岗一样,薄熙来的确是一介才子,有不凡的政治手腕,二人都曾权倾一方,声震朝野,如日中天,势不可挡。但可惜此二人都长于机会主义,与中共政党文化相违背,太过主动争取权位,长期苦心经营,临阵决策却都犯了高估自身的毛病,活生生断送了政治前程。正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王新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