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上古时代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创中草药和针灸治病养生的方法。可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探索医学养生的方法了。

【新三才首发】医家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经》相传为黄帝所作,据考约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汉魏以后,传本多有,篇目颇不一致。后经唐王冰于肃宗宝应元年(762)整理补订,重新编次成今本,始定81篇,厘为24卷。内容十分丰富,既有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规律,又有人体生理卫生知识,也包含人与外界环境关系。对人体病理、病因、症状以及诊断、治则、药物性味功效、配伍制方、针灸、养生之道等论证尤详。为中国古代生理学、病因病机学、诊断学、治则学以及针灸学、方剂学、药理学及临床科辩证施治原则等各方面中医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于环境、地质、气象等学科亦有涉及,是中国古代医学养生的重要文献。
战国时医学家扁鹊,姓秦,名越人,渤海郡摸(今河北任丘)人。曾跟随长桑君学习医术。他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主张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医名甚著。后因治秦武王病,被秦太医令李醢妒忌杀害。在《史记》、《战国策》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
《韩非子.喻老》中有《扁鹊见蔡桓公》描写扁鹊三次见蔡桓公,都分别指出蔡桓有病在「腠理」、「肌肤」、「肠胃」。并要求桓公及早治疗,而桓公却说扁鹊「好治不病以为功」,最后桓公病入「骨髓」,扁鹊不再说了,桓公病死。充分说明了扁鹊诊病技术高明、而且主张「治未病」的养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