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加速资源品价格调整 水价将提高
中共水利部负责人13日表示,中国大陆12年内将保证95%的粮食实现自给自足,今年将加速资源产品价格调整,水价即将提高。今年以来,国际粮价持续上涨,未来粮食安全备受关注。
《新京报》报道,中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而农业对水利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中共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13日表示,中国的水资源70%用于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今后农业用水将成为节水的重要领域。但他同时表示,粮食安全以及未来用水安全已经引起关注,中共将确保农业用水,推动中共近期提出的关于粮食增收的计划。他表示,在目前国际粮价上涨的大背景下,12年内中国将保证95%的粮食实现自给自足。
此外,对于备受关注的水价问题,胡四一表示,今年中共将加速资源产品价格调整,其中也包括水价即将提高。胡四一提到,目前全国实际供水量达到5795亿立方米,到2010年将新增年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十一五期间,中共将重点解决205个水量不足或水质未达标城市,以及350个问题突出的县级政府所在地城镇饮用水安全问题。
**********************
中共官媒齐忧心通胀 物价很难降下来
7月的通胀数据最近出炉,CPI连续第三个月回落,许多经济学家乐观认为,通胀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缓解,但中共官方媒体《半月谈》发表的《CPI回落背后的PPI隐忧》和 《人民日报》发表的《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任务仍然艰巨》,显示官方对通胀的担忧仍然很大,未来的通胀形势依然严峻。
在半月谈的文章里提到,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在研判下半年经济形势时,把“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列为需要关注的几大问题之首。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CPI回落背后存在隐忧: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涨幅连续12个月扩大。
PPI统计的主要是原材料和机械、电子、化工、纺织产品等生产资料的价格,是从生产者角度衡量的物价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去年以来,石油、煤炭、铁矿石等能源资源价格不断上涨,推动PPI不断攀升。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PPI涨幅达到10%,创下1996年以来新高。
不过,经济学家普遍表示,当前的PPI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未来将逐步走低。专家们给出了两个理由,一是初级产品在高价格的刺激下生产增加很快,已经出现过剩,钢材、煤炭等价格开始走稳;二是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投资需求减少,对PPI的抑制效应将逐渐显现。
PPI上涨标志着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有可能提高其产品的价格,从而推高消费物价。这就是PPI到CPI的传导机制,因此,PPI被看作是CPI重要的先行指标。研究表明,PPI到CPI的传导一般需要4~6个月,届时企业成本的增加将表现为物价上涨。
因此,经济学家张晓晶说,尽管CPI回落的趋势不会改变,但由于去年下半年物价水平已经较高,这种回落主要是“技术性的”,下半年物价总水平仍然会维持在高位。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在《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任务仍然艰巨》的文章里也提高,中国现在物价上涨压力仍在加大,国际输入型通货膨胀影响加深,成本推动压力持续增强,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任务仍然艰巨,必须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