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诛心一点,现在要死保的除了铁路系统绝不对外服输的一贯形象,还有那个下令禁止砸窗的“杀人犯”!现在的情形是,一旦砸窗合法合理合情,那这位下令阻止的领导,就得拖出去喂野狗。而封闭的系统,注定了上下级之间无法切割,也就连基本的纠错能力都没有。封闭的系统,完全不懂与外界沟通,甚至连基本的人性都丧失了。
长沙段官微已经开启了微博评论精选,这也像吹响了网评员集结号,评论区已经被“拥护说明”的疑似水军占领,制造了它很受欢迎、很得民意的虚假现象。之所以合理推断网评员“若有战召必回”,是因为三篇重头的网评员大作被揭穿。这三篇骨干网评员的文献,根据同一个基调阐发:破窗不是创举,破窗人亦非英雄,破窗之举是“情绪脱轨”,是不守规矩的假担当,“是对铁路安全防线的无情破坏”。一则《说明》,三篇重头评论,控评评论区,成为广铁应对本次舆情的主要阵容。
车厢里的破窗者,幼儿园里的铅中毒,大学宿管大叔的热死了。三起事件,窥见当下社会的弊病所在。车厢破窗,洗地派蹦跶,幼儿园铅中毒,怎么不洗了?宿管大叔热死,怎么不洗了?因为孩子真的病了,因为大叔真的死了,这一盆子肮脏的屎尿屁,没法洗。可他们仍旧有法子,来春秋笔法迂回表态掩盖既定的事实防止负面舆情扩散。
亲历者称车厢温度超38℃,多人中暑晕倒(含老人),乘务员制服被汗水浸透。另外,气窗集中于车厢连接处(非乘客密集区),空气流通不足;乘客多次请求开门遭拒。有律师指出砸窗符合《民法典》第182条“紧急避险”,保护的生命权高于财产权。也有消息指,铁路规定空调失效超20分钟应启动通风或疏散,但现场超3小时未执行。特别是警方对破窗者未拘留或罚款——“批评教育”隐含行为不当的定性,与紧急避险的法理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