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金砖国家(BRICS)峰会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但是其话语权和共识的强度皆不如前年。同一时间,全球焦点集中在美国总统川普的新一波关税政策,金砖国家也同样受到冲击。作为本届金砖峰会主办国的巴西,更是被加征50%的高额关税,另一位主要成员南非为30%,印尼则是落在32%。
虽然今年中俄领导人未能与会,但是美国对于金砖集团推动“去美元化”及国际关系多极化的方向深刻不满,也明确展现美国对中俄主导的“全球南方”社群的战略遏制态势。川普也宣布,凡是支持金砖国家去美元化的国家,将一律面临10%的关税,直接警告所有意图挑战美元霸权的国家。
巴西强烈反美 受伤最重
川普政府特别针对巴西实施高达50%的关税,一部分理由为巴西对前总统博索纳罗(Jair Messias Bolsonaro)司法调查的不满。巴西总统卢拉在金砖峰会期间毫不留情地抨击川普,称其为“皇帝”,并表示“世界已经变了,我们不想要皇帝”,并且对美国商品课征50%关税作为反制。
美国对巴西的关税造成立竿见影的冲击。关税宣布后,巴西雷亚尔兑美元汇率迅速下跌,跌幅超过2%。巴西股市也未能幸免,能源巨头巴西国家(Petrobras)在美国的股价大幅下挫。
身为美国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巴西对美出口涵盖了咖啡、糖、牛肉和乙醇等多个领域。50%的关税无疑将大幅提高巴西商品在美国市场的成本,进而削弱其竞争力,直接影响巴西出口企业。
由于多数金砖国家以出口自然资源为主,美国具备买方市场的优势,巴西的境遇是金砖国家即将面对的课题。巴西虽然是世界最大咖啡生产国,占美国咖啡进口量约三分之一,美国市场超过一半的柳橙汁供应也来自巴西。美国消费者可能面临咖啡、果汁等日常食品涨价的短期压力,但是巴西的市场份额也将面临被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瓜分,哥伦比亚和中美洲各国的咖啡将避开巴西的竞争。
巴西总统卢拉在金砖峰会期间毫不留情地抨击川普为“皇帝”,并且对美国商品课征50%关税作为反制。(资料照片/美联社)
巴西支持人民币
巴西除了在政治上与川普作对,在今年中俄未有国家领导人在场的情况下,扮演起比中俄更积极的角色,对各项去美元化的政策,试图建立有利于中俄且不利于美元的金融体系。2025年5月,巴西央行即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了一项规模达1,570亿雷亚尔(约276.9亿美元)的本币互换协议,有效期五年。
中国和巴西在2025年不仅扩大双边货币互换,巴西更计划发行首批以人民币计价的“熊猫债券”,以拓宽融资来源并吸引亚洲市场投资。巴西如此明白的作为中俄的代理人,美国对其加征50%的关税也是理所当然。
今年的金砖峰会期间,巴西推动“BRICS Pay”等跨境支付系统,试图绕过SWIFT体系,以及推动多货币结算的模式。同时也积极支持总部位于上海的新开发银行(New Development Bank)的发展,该银行目前提供约400亿美元基建与能源项目融资,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的特别提款权就将近7,200亿美元。巴西甚至进一步提议仿照世界银行,建立金砖多边投资担保机制,以吸引外资流向发展中国家。
巴西的积极态度并未在此次峰会展现相应的成效,内部成员间的分歧并未形成积极共识。由于美国与印度的关税谈判顺利,作为人口最多国家的印度,更是明确反对削弱美元地位,并称美元是国际经济稳定的源泉。另一方面,印度在5月份的印巴冲突吃到中国武器系统的亏,近期更帮助西藏达兰萨拉政府为达赖盛大庆生,政治上更不可能响应有利中国的主张。
中国的经济局限比领导人缺席更严重
除了印度的因素,此次峰会之所以未得到成员广泛的支持,当属习*近*平的缺席。中国方面声称行程冲突,而且与卢拉才在4月份于北京碰面,但是最关键的因素是中国与美国的关税谈判才告一段落。中国若在峰会展现实质影响力,站在第一线推动去美元化的主张,50%的关税就不会是由巴西代替中国担下。
近年中国虽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截至2024年底,人民币仅占全球外汇储备不到3%,离岸人民币的主要使用地区为香港和东南亚,距离全球普及仍言之过早。汇率管制方面,国际货币角色仍然受限于资本管制,以及非自由兑换的现实制约。
即使中国的GDP高达金砖国家的65%的,但是人民币占金砖国家内部结算总额也只有35%,而且原因还是因为俄国和伊朗受到美国制裁,只能依靠人民币结算。由于美国是巴西第二大的贸易伙伴,人民币的结算占比也只有15%,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在短期内还是难以被取代。
金砖成员难以建立共识
川普的对等关税政策明显为金砖国家带来巨大压力,不仅凸显内部共识的脆弱性,也暴露中国作为核心国家所能提供公共财的局限性。由于金砖集团各成员国的地缘政治诉求相差甚远,大多数的国家也都和巴西一样以出口资源为主,彼此之间是相互替代的角色。
除了中国和印度,其他国家也难以取得全球性的制造业地位,印度与中国在制造业上也存在竞争问题,近期富士康召回印度厂的中国籍主管便是一例,自然也难以根本上撼动以美元为主的贸易体系。
面对川普的对等关税,金砖国家若是持续与美国立场相左,或是成为中俄的出头鸟,将在对等关税中相互厮杀,只要美国施以小惠,极容易自乱阵脚。具体的利益在前,将使各国的立场更为分歧。
美国大棒出击伊朗
2024年峰会,地缘政治和安全议题的比重较今年显著,俄乌战争及其引发的全球安全紧张成为绕不开的话题。2024年峰会开创性地涉足中东问题,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应邀出席,金砖领导人共同声援1967年边界下建立巴勒斯坦国的主张。这是金砖首次在以巴冲突上表态,显示扩容后涵盖伊斯兰国家的集体立场。
2025年的金砖峰会对于地缘政治问题更为谨慎,峰会宣言呼吁加沙地区停火止战,谴责对平民的轰炸,但未点名以色列。这与2024年直接提及巴勒斯坦建国相比更为低调,可能考虑到多方立场及不激化矛盾。对于伊朗,2025年的声明谴责最近对伊朗境内的恐怖爆炸和空袭行动,但是并未直接点名特定国家。
地缘政治议题的空洞化不只反映中俄领导人缺席的现实,印巴冲突的背景也让相关议题的开展略显尴尬,美国成功以B-2越境轰炸伊朗的军事实力,更是展现全球霸权的例外权力从何而来。巴西已在经济上吃了大亏,若是持续上升反美的高度,也不是巴西和其他金砖国家成员所能承受,能在去美元化议题与中国保持同调,也已是各国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