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敬雅真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一条“如果你撑不下去,看看大佬是怎么度过”的视频,鼓励自己走出困境,并期待“东山再起”。
敬雅真现在有多个头衔:一位通过直播转型“自救”的“网红”;一个经常接到催债电话、面临多起仲裁诉讼的限高人员;一名在幼教行业打拼20余年的幼儿园园长。
诸多称呼中,敬雅真最希望被人唤做“敬园长”。
在幼教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敬雅真带领的集团公司有489名员工,每年产值5000万元左右,但自2020年起,她运营的幼儿园开始陷入困境。为了维持运营,敬雅真前后积累下2000多万元的债务,旗下幼儿园从高峰时期的12家陆续关闭,目前仅剩4家在勉强维持。“我特别希望能保住现有的这4家幼儿园。”敬雅真直言:“愁白了头,操碎了心。”
在抖音直播间,敬雅真一度呼吁幼教同行积极转型,而她自己则需要“干点挣钱的买卖还债”,未来继续在教育行业“大展拳脚”。
敬雅真的经历是学前教育行业面临阵痛期的典型缩影。“民办幼儿园已经一孩难求”“‘关停潮’下幼师如何自救”“公办园竟然也要通过补录来抢夺生源”,这些词条一度冲上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热搜。
教育部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33万所,比2023年27.44万所减少2.11万所——这个数字,相当于每天有50多家幼儿园默默消失。这也是全国幼儿园数从2022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以来,连续3年下降,3年累计关停4.15万所幼儿园,降幅14.08%。
多位专家预估,2025年可能将有2.6万所左右幼儿园关停,到2030年,全国幼儿园可能下降至16.37万所左右——未来每年平均将关停1.5万家左右。更有学者发出警示,如果情况得不到有效改善,幼儿园“关闭潮”或许只是开始,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未来都可能出现“关闭潮”。
新生人口持续减少导致生源收缩,这是幼儿园“关停潮”的直接原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直言,未来幼儿园数量仍会继续减少,因为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幼儿园数量仍呈下降趋势。
受生源减少影响最大的,是民办幼儿园与乡村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多位公办幼儿园老师表示,她们的生源也明显受到影响。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之前公办幼儿园只招本小区或本地户口的儿童,但现在已经没有户籍要求了,只要适龄即可入园。
敬雅真努力“自救”的背后,25.33万所幼儿园以及283.19万学前教育专职教师需要重构整个学前教育生态系统,如何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与理念,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已经迫在眉睫。
现存的25.33万所幼儿园,以及283.19万学前教育专职教师,如何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与理念,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已经迫在眉睫
欠债2000万元,但仍未放弃
敬雅真的抖音直播间标注为“幼教人转型创业路上”,从2024年9月15日到2025年7月2日,她一共做了150场直播,直播间橱窗中的商品包括办公家具、书籍杂志、家居饰品、白酒等。
快50岁的敬雅真,有20多年幼教经历,贵州有上万名小朋友从她经营的幼儿园毕业。她曾亲历幼教的黄金时代,高峰时期以“平均每两年新开一家幼儿园”的速度在贵阳、铜仁、凯里扩张。同时,她还加盟了美术、英语和早教等培训学校,在发展最好的时候,她的幼儿园需要提前一年预约学位,家长们甚至需要通宵排队才能为孩子争取一个入园名额。
在那段“闪亮的日子”里,敬雅真经常提及自己要做百年教育企业。然而,从2020年起,敬雅真经营的幼儿园遭遇困境,这年,幼儿园因疫情原因闭园8个月。为维持经营,敬雅真不得不选择贷款——2020年,敬雅真用自家的房产去抵押,贷款了500万元,此后几年,她的债务累积到2000多万元。即便努力维持,但敬雅真的幼儿园仍从最多时候的12家陆续关闭到目前仅剩4家。
“我之前没有风险意识,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没有预留风险储备金,这是我犯的最大的错误。”敬雅真表示,“我用自己和家人的房产贷款,在面临困境时没有选择自保,而是竭尽所能保企业,我尽力了、努力了。”
敬雅真现在有4万多抖音粉丝,其中80%以上来自幼教行业,有不少人甚至成为她的“云股东”,跟着她一起卖产品。“有些人关闭了幼儿园,有些人还在幼儿园工作,大家都蛮艰难的,希望可以尽快走出困境。”敬雅真说。
“我不会放弃的,接下来准备从事大健康产业。”敬雅真说:“再难也希望可以保住现有的幼儿园。”
敬雅真目前仅剩的4家幼儿园均为普惠性幼儿园。因经营与收费方式不同,中国的学前教育大致可分为公办园、普惠园与营利性民办园三类,其中普惠园又分为公办和民办。
设置普惠园旨在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前述教育部发布的统计公报披露,全国共有普惠性幼儿园22.10万所,占全国幼儿园的87.26%,在园幼儿3283.19万人,占全国的91.61%。
与公办幼儿园有着稳定财政支持相比,敬雅真所经营的民办幼儿园受到“关停潮”冲击更大。
7月1日,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开办了12年之久的楚天世纪城幼儿园突然宣布停园。据多位家长反映,他们将孩子送去幼儿园时才发现,园内已经没有老师了,他们并被告知,孩子们将被整体转到另一家幼儿园。据楚天世纪城幼儿园一位后勤园长表示,他已经3个月没有收到工资了,“这个学期没有真正的园长,也没有保安和厨师了,我还兼职保安、厨师和老师。”
6月11日,广东省英德市教育局发布公告,同意英德市百花幼儿园终止招生办学;5月29日,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教育局发布消息,同意辖区内8所幼儿园申请终止办学的申请;5月8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教育体育局发布公告,同意辖区内20所民办幼儿园终止办学的申请……
对于很多家长和小孩而言,得知幼儿园被关停时经常会觉得“太突然”。实际上,敬雅真也没有预料到,“倒闭潮”会来得如此迅猛,而她和她的同行面临的挑战与变革无疑仍将持续。
“太艰难了,也许明年就熬不下去了”
“太艰难了。”在谈及幼儿园的生存状况时,陈琳反复表示。陈琳从1994年从事幼教行业,至今已有31年,她亲历并见证了中国学前教育自2010以来的加速普及,到2020年、2021年迅速扩张,再到2022年之后快速过剩的完整周期。
陈琳原本经营3家幼儿园,2023年和2024年各关了1家,目前仍剩1家幼儿园在支撑。陈琳直言,前两家幼儿园是因为生源不够被迫关闭,目前仍在运营的这家也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她回忆称,2020年、2021年那两年,根本不需要主动去招生,都是家长主动找过来,“一个学期有60个孩子毕业,马上又能招60个孩子,有些班甚至超员。”2023年之后,招生变得异常困难,60个孩子毕业之后,只能招到20个左右的孩子。
陈琳透露,仍在经营的这家幼儿园只有130个左右的孩子,即将有60个大班的孩子结束最后一个学期,这意味着9月开学后幼儿园将只剩下70个小朋友,再加上可能会有10个左右的小朋友流失,预计9月开学只有60个左右的老生,“我们在两个月前就开始招生,如果能在9月之前招到20个小朋友就很满意了。”陈琳表示,自己的幼儿园收费很低,3680元一个学期,给每个小朋友配园服、书包和餐食,扣除老师的工资和房租后,基本上已经赚不到钱了,“如果招生情况没有改善,也许明年就熬不下去了。”
中国在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出生人口数量显著增加,从2015年的1655万上升至2016年的1786万,2017年出生人口为1723万,虽低于2016年,但二孩出生数量较2016年增加162万,占比继续上升。2016年和2017年出生的孩子,上幼儿园的时间多为2020年、2021年,这两年在园儿童人数也达到了历史峰值。
2018年之后,生育意愿与出生率持续低迷,学前教育行业很快受到冲击。
奕阳教育研究院人口变迁与学前教育发展课题组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自2021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总规模开始下行以来,过去4年连续累计减少1234.27万人,减幅为25.62%;而全国幼儿园数从2022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以来,至2024年的3年间累计关停4.15万所,降幅为14.08%;平均园所规模也从2017年180人下降至2024年的141人。
上述报告预测,按照目前趋势,2030年在园人数将可能下降至2020年峰值4818.26万人的50%;全国幼儿园数可能下降至16.37万所,比2021年峰值29.48万所缩减13.11万所,减幅为44.47%。
陈琳透露,目前最大的开支是房租,600平方米的场地一年的租金是13万元,加上水电费用,一年需要支出17万元左右。为了让房东优惠一些房租,陈琳会隔三差五买些烟酒送给房东,并说些好话,尽管房东同意减少一些租金,但她仍觉得资金压力太大。为此,她计划在今年9月开学后少开一个班、少租一个门面。
陈琳称,幼儿园今年勉强能持平,不亏不赚,“但去年的普惠资金还没有发下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发下来。”
陈琳所说的“普惠性资金”,是指当地政府给普惠性幼儿园的补贴,补贴标准因地区而异,整体而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补贴标准较高,而部分中西部省份的补贴标准相对较低。有专家曾调研发现,大部分省份每年每生平均补助仅为几百元。
陈琳表示,随着生源的减少,幼儿园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一些规模较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的幼儿园,在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被市场淘汰是早晚的事。
陈琳隔三差五就会听说附近又有哪家幼儿园关闭了。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6月底,距离不远的一家幼儿园宣布闭园,她得知消息后,开始积极去招生,“我和家长们说,把孩子转到我们幼儿园来,多来几个就多优惠一点,比如来五个人,就每人优惠500元。”最终,预计会有十个小朋友在今年9月转到陈琳的幼儿园来。
流失的幼师去哪儿了
幼儿园大量关闭,导致幼儿园老师数量同步减少。2024年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为283.19万人,较2023年减少24.18万人,相当于每天有600多名教师离开了岗位。
张扬就在2024年选择结束自己的幼教生涯。张扬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回忆起4年的幼儿园工作经历,她表示“身心疲惫”。张扬表示,在幼儿园工作“压力很大”,因为要担心的东西太多了:“担心教案备课是否做完了,担心工作表格是否填完了,担心教具是否更新了……以及最大的担心来自小朋友的安全问题,有些家长很难沟通,比如有的孩子在园区被蚊子咬了,也会有家长表示无法理解与接受。”
2024年暑假期间,张扬在老家找到一份文员工作,虽然工作也比较繁杂,但相比幼儿园要轻松很多,薪资待遇上也要好一些。“幼儿园的工作强度与薪资待遇是不匹配的,希望未来的幼师待遇可以提高吧。”张扬表示。
此前,一份招聘信息流传于网络,其中称“幼儿园招老师最高不超3000元每月”的,尽管当地有关部门对此进行辟谣,但仍有不少幼师表示“月薪3000元是行业常态。”
《学前教育法》明确规定,幼儿园及其举办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保障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实行同工同酬。不过,目前对幼儿园教师薪资并无相关标准,公办与民办幼儿园教师薪资待遇差异较大、经济发达与经济欠发达地区薪资待遇差距较大的问题。
“实习老师一般是1800元一个月,转正后是2200元一个月,工作三五年的老师月薪3000元的有很多。”曾在中部地区一家幼儿园做过几年园长的曹丽表示,年轻幼师的工资几乎只相当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且“五险一金”难以得到保障。
据职位搜索平台职友集在2025年2月的统计,68.9%的幼师岗位年薪约4万元-7万元,较全国平均工资低55.7%。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些幼师的月工资甚至不足2000元。
“我现在每个月工资税后在2500元左右。”在中部地区一家幼儿园工作的卢英表示,自己在这家幼儿园工作十多年了,之前是生活老师,因为生源一再减少,老师也相应减少了,“我因为在幼儿园工作十多年了,领导不好辞退我,所以辞退了以前的保安,让我来当保安了。”卢英透露,她现在所在的幼儿园只有7个班150个左右的儿童,老师仅剩21人。
按照相关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班应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或者配备3名专任教师。
曹丽表示,很多同事离开幼儿园后转型做直播、干销售,或者没再上班了。
《学前教育论坛》此前发表的《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现实困境及影响探析》指出,研究与实践均表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导致其在教育、资格与培训上的要求不断被提高,但是其所遭受的低工资、微福利与其他不利的工作条件却并未改变,这将成为学前教育真正的危机所在,“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大部分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目前的工资收入尚不能“满足基本的日常开销”,可能会陷入生活拮据的窘境,或者部分依赖于家庭其他成员的帮助。
《幼儿园教师工作条件的现实困境及影响探析》还指出,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收入约为其他教育类职业平均工资的70%,且幼儿园教师的“五险一金”并未全部覆盖,大部分公办非在编以及民办幼儿园教师尚未享有住房公积金。
“有同行还在坚持,她们最大的动力可能就是因为本来在家也需要带孩子,在幼儿园上班相当于既照料了自家孩子,还有一份工作。”曹丽表示。
幼儿园转型进行时
幼儿园“关停潮”大背景下,如何转型是重要课题。
敬雅真转型的方法包括:将招生年龄从3岁降低到1.5岁,接收低龄幼儿,为家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等托育服务。
托幼一体化被很多幼儿园视为走出生源困境的突破。托幼一体化是指统整托幼资源,将0-6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相互衔接,进而实现婴儿与幼儿保教的有效融合。当前一些民办幼儿园大多存在学位空缺的问题,如果能将这些学位用于2岁-3岁幼儿托育服务上,那么这些即将倒闭的幼儿园或许可以解决生源危机,从而迎来新的生机。
对此,山东省青岛市明德阳光教育集团总园长于卉深有体会。明德阳光教育集团近年来响应青岛市发展托育服务的政策号召,旗下7所幼儿园中已有5所陆续开设托育服务,主要面向1岁-3岁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等多种托育模式。
于卉表示,参与托育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升入了托班所在的幼儿园,也就是说,幼儿园下探0-3岁托育服务,可以为3岁-6岁入园招生“蓄水”。
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建设。6月1日正式实施的《学前教育法》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这为幼托一体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幼托一体化之外,一些地方也在探索“老幼共托”的新模式,也就是将托老与托幼服务相融合,通过在同一空间下进行老幼照料、代际学习和互动交流,缓解家庭对于“一老一小”的后顾之忧。
深圳航城街道三围社区长者服务站与深业幸福家航城街道托育园同在一栋建筑内,两个空间相通相融。养老网点为老人提供短期托养、康复训练、助餐助浴、老年大学、居家适老化改造等服务;托育园为0-3岁的孩子提供全日托、半日托、科学育儿亲子课等服务。
有业内人士认为,老与幼虽有相通之处,但侧重点也有很大不同,需要持续创新,精细化管理,培育更多“护理+托育”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满足“老幼共托”模式推广和发展的需求。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在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幼儿园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幼儿园探索的新模式主要包括:转型为托育中心、转型为养老服务机构、转型为社区服务中心、转型为老年大学、转型为数字化幼儿园等。
敬雅真无疑也希望民办幼儿园可以获得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她表示,目前自己经营的4家民办幼儿园中,有1家可能会因为“政策原因”被迫转为公办幼儿园。
敬雅真称,有些人会认为她在网络上主要是“靠卖惨博同情”,但她在网络上呈现的只是自己面临的真实困境。“幼教行业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能坚持做幼教的人都是因为情怀与热爱。”敬雅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