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保基金严重穿底 缺口大得难想象中国经济真相|中国财经在线|金融财经信息|财经资讯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上海社保基金严重穿底 缺口大得难想象

不断加速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使上海去年以170多亿元(人民币,约38亿新元)弥补包括养老金在内的社保基金窟窿。

何惜薇 报道

上海特派员

  上海市社保基金严重穿底,要求申办落户的外来员工参加当地城镇社会保险,可取得的金额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申城养老或社会保险的缺口主要还是得靠政府的财政补上。

  据报道,不断加速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使上海去年以17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约38亿新元)弥补包括养老金在内的社保基金窟窿。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今年初更是指出,预计今年还需要60至70亿元才能补上社保窟窿,意味着上海财政必须保持6%至7%的增长。

户籍新政可缓解

社保穿底压力?

  为此,当地今年2月推出户籍新政,要求申办者持有当地居住证满七年,并在期间参加当地城镇社会保险和在当地缴纳所得税,就令一些专家认为,上海社保缴费人数将迅速增加,以弥补社保基金的缺口。

  《21世纪经济报道》做了这样的计算:一个持居住证者如果月薪是5000元,其企业每月就得为他缴纳1000多元或全年超过1万2000元的社保金额。目前上海市持居住证人口约21万,也就是说社保基金每年可增加收入约2亿7000万元。长远而言,上海的约200万外来人口如果都申办落户,那社保统筹账户每年可增收27亿元,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社保“穿底”的压力。

不过,昨天公布《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常住户口试行办法》实施细则时,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毛大立强调,“居转常”(暂居人口转成常住人口)是项引进和培育人才的措施,而且“人才引进所增加的这些人员社会缴费的基数,实际上也是非常有限”,人才“将来也要享受各项社保待遇”。
  毛大立说:“我不认为这个‘居转常’以后会弥补社保基金不足,这是两回事,这个说法是不合适的。”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陈启伟补充说:“这是个杯水车薪的概念,上海养老金、社保的缺口主要靠政府的财政补充。”

  社保基金常被视为人民的“保命钱”,指的是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基金。2006年,上海爆出社保基金被巨额挪用的弊案,前“一把手”陈良宇因此落马。尽管上海市政府后来指出涉案的违规资金“已全部收回”,但当地社保基金的“严重穿底”还是令不少人推想到“社保案”所残留的“祸害”。

  除弥补社保基金缺口的争议,上海“居转常”措施也引起农民工是否能申办落户的关注。毛大立强调,凡是符合条件的居住证持有人,不论身份都可提出申请:“这其中就包括了农民工,尤其是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的先进制造业中骨干企业的蓝领工人,他们当中有很多都是农民工。”

  然而,由于“居转常”的申办必须由雇主单位而不是个人提出,欲落户者还得提供特定居住证明,例如人才公寓、职工宿舍或者租赁凭证,及直系亲属在上海的居住房屋房地产权证或者租用证等等,一般前往上海干粗工或做小买卖等的农民工,落户上海的希望依然渺茫。

  《试行办法》实施细则还包括:把“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七年明确为累计满七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政府奖励者可更早落户;创业者最近连续三个纳税年度平均每年至少纳税100万元,或者最近连续三年平均每年至少聘用上海市员工100人,可不受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沈波

来源:联合早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