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刚过 十七大权斗再起烽烟军政|军事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两会刚过 十七大权斗再起烽烟
中共地方党委换届新高峰 涉北京上海等地



     从去年底开始的中共地方党委集中换届,在经历了全国两会期间的短暂停顿之后,即将进入新一轮高峰。目前已有十四个省级党委完成了换届工作。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等在内的其它省市,将从现在起的两个多月时间内陆续举行换届选举。

  香港大公报》报道,截止到2006年12月16日,经中央批准列入2006年党委换届计划的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等十四个省区党委换届选举全部顺利完成。

  在各省党委换届结束时,中共十七大党代表的选举工作也将完成。一些尚未进行党委换届的省市在年初的地方两会上,已经安排一些年龄较大的副书记转到人大、政协任职,为党委换届做好了准备。到6月份,全国范围内所有党委换届工作将全部结束。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日前指出,此次换届有三大明显的特点:一是减副工作卓有成效,通过减少党委职数以及党政交叉任职,不仅减少了工作层级,也完善了民主决策程序,提高了执政效率;二是进一步扩大了差额选举,党内民主程度得到提高:三是中央高度重视,严令禁止跑官要官,严肃了组织纪律。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贺国强于2006年透露了地方党委换届的时间安排:2006年下半年完成十四个省,2007年上半年完成剩余的十七个省份。据悉,十七省份官员考察和换届选举的筹备工作已经展开并稳步推进。

  分析指出,新一轮的党委换届,也将进一步加快年轻官员的上位。据统计,目前各省级党委中,五十岁以下的党委常委共六十名,约占总数的一成五。官员年轻化方面尤为突出的新疆,目前十五名党委常委中,其中有六人不满五十岁,占四分之一,更有三名是1960年代出生的。换届工作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已提升为中共治国理政的大背景下,“和谐”是此次党委换届的指导纲领。

  但观察家指出,由于此次省级党委换届改革力度大,官员调整多,时间相对集中而任务又十分繁重。按以往惯例,1月多为各单位和部门布置安排全年工作计划阶段,因此,十七省份中无一省份安排在1月份进行换届。2月初,各省党政一把手云集北京,学习《江泽民文选》,2月中下旬为春节长假,长假过后紧接着就进入两会,两会过后又得组织贯彻落实。因此,第二阶段换届被安排在了3月进行。

  政情观察人士指出,胡锦涛1月9日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讲话强调,各级官员“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胡锦涛的这一重要论述,对官员的生活情趣、品行操守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当前反腐倡廉、官员队伍作风建设以及十七省份即将进行的换届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有消息称,十七省份在换届时将对官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严查官员娱乐圈,亲属圈,社交圈,包括到什么样的娱乐场所、交什么样的朋友;有否插手不当工程项目、子女亲属是否涉及不当经商等情况,严防官员考察时失真,提拔时“带病”。

  此外,在未来十七省份换届中,仍将会重用女性官员和少数民族官员。而回顾已完成换届的十七省区中,除河北在新一届党委常委中还没发现女性官员,其它十三个省区的常委中均至少有一名女性官员。在江西和内蒙古的党委常委中,女性官员更有两名。而在已完成换届的十七个省区的党委常委中,也均有少数民族官员,其中,内蒙古、新疆由于是民族地区各有五名,河南省除省长李成玉为回族,还有一名常委李克为壮族。

  政情人士表示,中国已经进入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阶段,未来少数民族官员和女性官员应会更加得到重用。而据悉,在中共展开的四级领导班子全面换届中,中央组织部已有要求,须在官员选拔中,对少数民族官员和女性官员应保留一定名额。与此同时,在一些地方还把女性官员配备作为“硬指标”,选拔官员的方案中若没有安排女性人选,上级党委则不予审批。

  通过减少党委副书记职数,实行“一正两副”模式,扩大党政交叉任职,省长(市长、县长、乡镇长)兼任党委副书记,改变只有政府正职和常务领导进党委常委会的做法,使大量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进入党委常委会。调整党委常委会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比例,适当增加党委组成人员名额,使人大、政府、政协等部门主要负责人都进入了党委常委会,强化了党章赋予地方党委常委会作为领导机关的地位和作用。

  在这次换届选举中,中央要求各地加强对换届选举的监督检查。2006年8月开始,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联合派出督查组,对地方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全面了解换届工作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共查处换届期间的违规违纪案件七十起,处理有关责任人一百三十多人,其中陕西省副省长李堂堂违反换届纪律,指使、纵容他人为自己进省委常委班子拉推选票一事被中共中央纪委、组织部通报,这些体现了各地对换届期间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处理的力度。

附:今年准备换届省市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浙江、湖北、山东、吉林、黑龙江、青海、宁夏、贵州、甘肃、陕西、海南、四川。

已完成换届省份

  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山西、辽宁、安徽、湖南、云南、江西、新疆、西藏、广西、内蒙古。


 ----------------------------------------

省級黨委換屆入高潮
 (明報) 03月 20日 星期二 08:05PM


去年底開始的中共地方黨委換屆即將進入新一輪高峰,包括北京    、上海、廣東等省市將在兩個多月內陸續換屆。

截止到去年12月16日,經中央批准列入2006年黨委換屆計劃的河北、山西、內蒙古    、遼寧、江蘇、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廣西、雲南、西藏、新疆等14個省區黨委換屆選舉全部順利完成。

在各省黨委換屆結束時,中共十七大黨代表的選舉工作也將完成。

目前各省級黨委中,五十歲以下的黨委常委共60名,約佔總數的15%。


 

---------------------------------

党报赞胡锦涛三个意识 要求增强忧患意识




     党报《人民日报》3月20日发表评论员文章,引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两会上的“三个意识”讲话。文章评论称,改革没有止境,发展没有坦途,要求各级官员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地方党委换届将进入新一轮高峰期,下半年又将举行中共十七大,该评论文章的出炉显示中共高层有意将“三个意识”提至中共十七大选拔官员三项标准的高度。

  这一题为《增强忧患意识 锐意开拓进取》的评论文章称,在今年的两会上,胡锦涛强调指出,各级官员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文章称,胡锦涛的这一要求,在代表委员和广大官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三种意识”的提出,内涵深刻,意味深长,令人警醒,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体现了中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表明了中共担当历史重任的强烈责任感。各级官员一定要深刻领会胡锦涛这一讲话精神,不断增强“三种意识”,提高综合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各项事业。

  文章强调,改革没有止境,发展没有坦途。有了忧患意识,就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有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就会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各级官员要看到复杂国际形势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把忧患意识贯穿到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当中,常怀忧患之思,常怀自警之心。

  文章最后指出,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中,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昂扬锐气的各级官员,一定能够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胡锦涛在3月8日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告诫各级官员要增加“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官方媒体随后将以上“三个意识”置于显要的位置,进行报道;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也展开对“三个意识”的热烈讨论。

  有权威人士表示,本届中央政府执政以来,高层领导人一直率先垂范,深得民众称道。与此同时,少数官员的奢侈浪费、官僚主义、脱离民众,也引起社会各界的批评。“有一个地方政府在开发区建造一个温泉,耗资六千多万元。这些钱,可以资助多少贫困孩子上学。”全国人大代表刘冰说。

  分析人士表示,2005年北京两会期间,胡锦涛会见台籍政协委员时发表“胡四点”,当年两会随即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授权军方在发生“重大台独事变”时可对台动武。去年全国两会,胡锦涛参与上海人大代表团审议,当着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面提出“八荣八耻”观。事后有分析人士认为,胡锦涛是有意警告陈良宇要知荣知耻,及早改过回头。

  今年北京两会,官场耳语最热烈的是谁能在今秋中共十七大上脱颖而出,进身政治局常委会,成为中共第五代接班人。现在胡锦涛提出“忧患、公仆及节俭”三大意识,是有意提前释出中共十七大选拔官员的三项标准。


 

----------------------------------------

泰晤士报 中国寻求权力平衡的变革 



    总理温家宝3月16日承认中国腐败猖獗,是政府官员权力过多的一个结果。他在电视直播上表示,只有通过推进改革,给予人民更多监督政府的权力。

    温家宝的表现意在体现自己是人民的总理,最大的雄心就是为群众服务,把更多的钱放到穷人的口袋里,并惩罚那些非法获利的人。

    这突出了共产党执政者必须处理的精细问题。他们承认要有更多的制衡。但关键是怎样在放弃一些权力的同时保留他们对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绝对权威。

    为期十二天的照本宣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3月16日结束,通过了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保护私有财产的物权法,以及第二次终结外国公司税收优惠的企业所得税法。但有一个人让这些进程失色,他甚至没有参加会议。陈良宇,这位因贪污而下台、目前正接受调查的上海市委书记,已经变成对这个体系中蔓延的渎职的民愤焦点。

    许多中国人想知道温家宝铲除腐败的承诺中政治斗争的目的和终结复活的19世纪渎职压榨的目的究竟孰轻孰重。

    当记者问及这个亿万中国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时,温家宝并没有退缩。他承认腐败变得越来越严重,连接不断发生而且涉及高层。

    共产党之前也曾表示腐败是党的领导的最大威胁,但温家宝的回答更是引人注目的坦白:“造成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温家宝引用唐朝大臣警告其君王不要忽视人民的力量的话。“要实行教育和惩治并举的方针,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现在官员手中掌握大量行政权力,例如批准新的营业执照、分配资源、分发土地开发合同等。温家宝表示这些“滋生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官商勾结的腐败现象。”(作者 Jane Macartney)
 -----------------------------------

中国去年办结土地违法案逾九万 2省级高官受处分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日电 国土资源部今天通报说,去年全年办结土地违法案件九万多件,处理三千五百九十三人,其中两名省级干部受党纪处分。

  国土资源部执法局通报二00六年全国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据通报,去年全系统加大了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同时,在预防和制止违法行为方面,也作出了很大努力,及时发现并制止了近三万五千件土地违法行为,挽回经济损失达十六点四亿元。

  关于土地方面,通报指出,去年全年,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数量和涉及的违法用地面积都大幅上升,案件查处力度明显加大。

  在矿产方面,通报指出,去年,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继续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取缔、关闭和查处了一大批违法采矿点,使全国矿产违法案件继续呈下降趋势。 

-------------------------------------

“权耻感”缺失造成官员跑官买官 带坏社会风气  

 
  中新网3月21日电 最新一期的检察日报·廉政周刊刊登文章说,时下一些官员为了升迁,却连起码的“权耻感”都丧失殆尽了。当某些“社会标杆”患了“权耻感”缺失症时,许多社会成员就会受到传染,必将出现缺乏“名耻感”、“利耻感”、“食耻感”乃至“文耻感”、“艺耻感”、“性耻感”。

  文章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少有官员直截了当地向上级提升迁要求的,因为大多羞于启齿。而现如今,不少官员非但毫无顾忌地向上级提出提拔、重用之类的要求,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跑买讨要”,且不以为羞耻,反以为正常。

  如,因为缺少“权耻感”,有人直截了当跑官买官。据披露,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原区委书记杜欣涉嫌受贿、贪污、挪用公款达1200多万元。其中,不少是卖官所得。为了买官,该区曾向杜欣送钱超过5万元的干部就有48人之多。而此前曾有报道说,有人为了达到被提拔重用之目的,竟干脆贷款买官。

  又如,因为缺少“权耻感”,还有人拐弯抹角让他人掏腰包、找门路,为自己升迁铺平道路。之后用间接买来的官职为“他人”效劳,甚至为其不法行为猫当鼠佣。福建省公安厅原副厅长兼福州市公安局局长庄如顺,便是这样的典型。

  再如,因为缺少“权耻感”,更有人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唯领导马首是瞻,低三下四、丧失人格,甚至大搞权色交易,以期换得一官半职。

  诚然,官员缺乏“权耻感”与一些地方存在的“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等潜规则不无关系。而更为深层的原因是,“跑买讨要”既实惠又安全。一方面,官到手了,要啥有啥。而一旦东窗事发,也坦然得很,大家都这样,何耻之有?那个经常用布袋给杜欣送钱的平顶山市新华区某局局长,在向办案人员交代时就满怀委屈地说:“他(指杜欣)是领导,他向我要钱,我能不给吗?”

  另一方面,官到手了,就是自己的。法不责众,不论是跑是买,即便查明核实了,也能平安无事。据报道,杜欣一案涉及的官员太多,“上面”会对行贿金额划定一个标准,如金额在6万元以下的不再追究法律责任。

  北宋有个名叫贾昌朝的人,为官多年,熟谙官场习气,所以教诲儿孙为官最重要的是清廉。他在家训中写道:“苟得禄利,略无愧耻。吁,可骇哉!”意思是说,只要能得到利禄,就不管什么廉耻。这样,真可怕呀!古人尚且有强烈的“权耻感”、“危机感”,如今却还有人为了得到权力,毫不知耻,岂不悲哉!

  文章说,官员是社会的标杆。当某些“社会标杆”患了“权耻感”缺失症时,许多社会成员就会受到传染,将出现缺乏“名耻感”、“利耻感”、“食耻感”乃至“文耻感”、“艺耻感”、“性耻感”等等。由此看来,既要加强对官员的荣辱观教育,更要对那些直接间接买官者,抑或权色交易者从重从严惩处,不让他们捞好处得实惠。这样,才会增强官员的“权耻感”,从而促进荣辱观的树立。(张桂辉)
 
 ------------------------------------------------

官员耗费巨额公帑 专家称政府预算应经常性辩论
2007年03月21日 03: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严厉批评各级官员“奢侈之风盛行”。 中新社发 毛建军 摄


  中新网3月21日电 “三公”现象每年耗费公帑数千亿之巨,在今年两会期间成为许多代表委员的抨击对象。而温家宝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严厉批评各级官员“奢侈之风盛行”。香港大公报发自北京的报道说,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指出,要遏制“三公”(即公款出国、公务接待、公车消费)盛行之风,从制度上而言,很重要的措施是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的把关。

  周天勇指出,目前中国的预算审查制度方面的缺点是,预算编制比较粗糙,审查时间太短,人大代表不专业,难以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以本届两会为例,安排审议财政预算的时间只有三月六日下午和三月七日全天,共七天半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二千多名人大代表对关乎整个国计民生的财政预算进行详细的审议,是非常困难的。

  而中国第一部《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从今年起开始实施,该法明文规定了人大对一府两院的各种监督职能,其中列明专章表述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

  周天勇说,外国的议会百分之六十的时间用在了审核各种预算。未来在各级人大也应该就政府预算进行经常的辩论。

  此外,要解决政府机关奢侈浪费的现象,还要加大政府自律,明确制定公务开支标准,招待从俭,限制“三公”;同时加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制度建设和监督。

  周天勇分析指出,中国的整个国家财政,过去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生产型财政”,大量投入生产建设;二是“吃饭型财政”,行政开支过大,官员消耗占去了财政支出很大部分,政府对财政的支配权缺乏监督。“三公”消费过多,也与“吃饭型财政”有关。

  从今年的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来看,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公共产品的支出比例加大,增长较快,“生产型财政”和“吃饭型财政”正向公共财政转变。(马浩亮)

--------------------------------------

权力斗争中两大真正的决定性因素:军队和礼品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郑浩中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