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先进制造链”论坛上,辉达(NVIDIA)执行长黄仁勋与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进行了一场长达20分钟的“炉边谈话”。黄仁勋直言,虽然人工智能已能解决数学、推理、程式设计等问题,甚至能自行编码,但“因此就不需要学习这些知识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图:翻摄自X账号@myfxtrader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先进制造链”论坛上,辉达(NVIDIA)执行长黄仁勋与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进行了一场长达20分钟的“炉边谈话”。黄仁勋直言,虽然人工智能已能解决数学、推理、程式设计等问题,甚至能自行编码,但“因此就不需要学习这些知识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他强调,批判性思考与第一原理思维仍是人类独有且不可或缺的能力。
黄仁勋建议年轻人要继续学习数学、逻辑推理与电脑编程,“即使 AI能做这些,你也应该理解它,知道它是怎么运作的。”他指出,未来的 AI时代需要人类能够和 AI互动,准确描述问题,并判断 AI给出的解答是否正确,“要有辨析与深度思考的能力,这是一个新的思维体系。”
论坛中,两人深入探讨 AI基础技术的巨大变革,从深度学习、生成式 AI到迈向实体世界的物理 AI。黄仁勋指出,自2012年深度学习大爆炸以来,AI的认知能力已逐步超越人类,尤其在语音、语言理解与电脑视觉领域都已达到人类水准。如今,AI更进一步发展为能够“推理、分解问题、跨模态转换”的生成式 AI,未来将进一步进入机器人与实体智能阶段。
他表示,AI的进步仰赖强大的算力支持,而开源模式正是加速创新的核心。他举例,中国研究者在开源 AI领域贡献甚多,包括 DeepSeek、阿里云 AI产品与推理模型 Kimi等,均对全球 AI发展有深远影响。他强调:“开源工程是全球智慧的汇聚,对整个生态系统都有益。”
针对 AI算力背后的硬件技术,黄仁勋指出,以硅技术为基础的运算方式将继续进化,未来晶体管将走向三维“全环绕栅极”架构,并最终进入“晶体管堆叠晶体管”的阶段,突破过往在平面芯片上的限制。他并透露,英伟达已领先使用 CoS(Chip on Substrate)封装技术,下一代封装甚至可能形成“整块面板”般的巨型芯片系统,并与硅光子(Silicon Photonics)整合,透过 CPO(Co-Packaged Optics)进一步提升效能。
黄仁勋指出,AI的影响力已渗透至生物医学、气候科学与芯片设计等多个领域。在制药领域,AI能解析蛋白质与细胞结构,设计新型药物,有望延长人类寿命;在气象与海洋物理研究中,AI也能模拟自然法则,推动复杂问题的突破。他表示:“AI不只是模仿人类智慧,更是增强与扩展我们的认知与创造力。”
黄仁勋强调,AI不是取代人类,而是与人类共生共进。他比喻 AI为新世代的“增强版电脑”,能理解人类、主动学习,未来将成为农民、老人甚至每个人的数位助手。对年轻人而言,AI是陪伴成长的“数位伙伴”,将参与人生每一个阶段。
他勉励年轻世代要以《星际大战》中的角色为榜样,拥抱科技,成为与 AI共生的“AI原住民”。他说:“我们这代人从未有过 AI助手,但你们将拥有这样的机会,并建立属于自己的深度思维体系。”
与 AI科技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当前面临严重的技术工人短缺。节目主持人麦克罗(Mike Rowe)指出:“我们花了15年教孩子学写程式,结果 AI来取代程序员了。但 AI无法取代焊工、水管工、HVAC技师这些实作性技术职人。”
他引用黑石执行长赖瑞·芬克的话指出,美国未来数年内将缺少50万名电工,而建造核潜艇的“蓝铁联盟”则表示,因技术工人缺口达14万,导致潜艇无法按时交付。汽车与能源产业同样陷入困境,维修技师与工程技术人员需求严重短缺,甚至有州长与企业高层向他求助,寻求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