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立陶宛边境惊传不明飞行物闯入,总理与议长紧急躲避、北约空军进入战备状态,最终却发现只是一架“泡沫机”,也就是用薄木板与保丽龙泡棉拼装而成的简陋无人机。图:翻摄自刘览勋鉴
10日,立陶宛边境惊传不明飞行物闯入,总理与议长紧急躲避、北约空军进入战备状态,最终却发现只是一架“泡沫机”,也就是用薄木板与保丽龙泡棉拼装而成的简陋无人机。这起戏剧化事件揭示出俄罗斯对北约东翼国家的“灰色地带战术”运作方式,也折射出立陶宛在区域安全压力下的内外交困。
根据立陶宛当地媒体报导,10日,边境雷达系统突发警报,一架低空目标以150米高度、时速60公里,从白俄罗斯方向闯入立陶宛领空。当局紧急升级警戒,首都维尔纽斯总理帕鲁茨卡斯与议长斯克维尔内利斯在安保人员护送下进入避难设施,并向北约部队发出求援信号。
接获通知后,部署于立陶宛希奥利艾空军基地的西班牙与德国 F-35战机,迅速由训练模式转为战备状态,情势一度紧绷。然而,这架神秘目标最终在舒姆斯卡斯边境口岸附近坠落,残骸散落于农田之中,军方检查后发现,这竟是一架由薄木板与保丽龙泡棉拼装而成的简陋无人机,不具备爆炸装置与导航系统,造价甚至低于一辆自行车。
立陶宛总理帕鲁茨卡斯。图:翻摄自刘览勋鉴
调查显示,该无人机为俄罗斯仿制伊朗“沙希德-136”的廉价版本,外号“非洲菊”,过去曾出现在乌克兰战场上。其战术设计意图明确,像是刻意放大雷达反射讯号、伪装成攻击型无人机,以诱使敌方启动昂贵的防空系统,使其资源耗尽,再由真正导弹部队发动攻击。此类“泡沫战术”令乌克兰防空部队饱受困扰,雷达难以分辨真假威胁。
立陶宛国安机构称,此次事件可能属于俄罗斯的“灰色地带策略”,即不明确挑衅、避开直接军事冲突,但持续消耗对手资源与信心。类似操作近期也出现在波兰、爱沙尼亚、罗马尼亚等北约东翼国家,俄方每每以“技术故障”推卸责任,却暗中测试北约防御反应。俄罗斯外交部对此仅淡淡回应:“北约该学着习惯与俄罗斯做邻居。”
事实上,立陶宛与俄罗斯关系向来紧张,自2022年封锁俄飞地加里宁格勒货运通道以来,俄方一度放话要“废除立陶宛的独立”。如今加里宁格勒已成军事要塞,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与 S-400防空系统,甚至传出核弹头储备,使维尔纽斯如坐针毡。
林佳龙接见立陶宛国会友台小组主席巴诺瓦斯访团。图:翻摄自林佳龙脸书
立陶宛防长随后向北约请求部署“爱国者”防空系统,但北约内部尚未同意扩大军事部署。观察人士指出,俄方正是利用这种西方迟疑的缝隙,不断用低成本手段“试探北约红线”。
中共国军事学自媒体《刘览勋鉴》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事件发生之际,立陶宛总理帕鲁茨卡斯正深陷政治丑闻。他被揭发透过空壳公司获取国开行20万欧元低息贷款,遭金融犯罪局展开调查,反对党要求其辞职,总统瑙塞达则担忧若贸然逼宫恐致改革破局。
尽管内忧外患,立陶宛对军事现代化仍不手软,军费占 GDP比重预计2026年将达5.25%,为北约盟国之最,已计划采购100架土耳其 TB2无人机以加强边境巡逻。帕鲁茨卡斯强调,立陶宛“不会落入俄罗斯的挑衅圈套”。这起“泡沫机惊魂记”,虽最终证实虚惊一场,却凸显出波罗的海小国在俄罗斯步步进逼下的地缘困境与战略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