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71岁朱时茂中圈套,先骗走2000又要5000,刘金山躺枪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人物 > 正文
防不胜防,71岁朱时茂中圈套,先骗走2000又要5000,刘金山躺枪

“我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低级错误,我都怀疑自己的智商有问题了!”

6月10日,演艺界老前辈、已经71岁的朱时茂,罕见现身平台活动现场。

朱时茂与董洁倪萍等8人担任“反诈大使”,组成了“反诈联盟”。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他前脚刚宣传完反诈知识,后脚就立马踩进了“诈骗陷阱”。

7月4日,“朱时茂连续被诈骗”的消息登上新闻热点榜。

他追悔莫及:“明知是低级骗术,却还是防不胜防!”

朱时茂的被骗经历

7月3日,朱时茂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紧急求救。

那位朋友打来电话,称自己正在参加亲戚的婚礼,现场需要随份子。

但他出门太急,忘记带现金,手机里的钱也不太够。

无奈之下,想要向朱时茂借2000块钱。

这理由“有鼻子有眼”的,而且借钱的还是朱时茂认识的人。

所以朱时茂压根就没怀疑真实性,直接让助理小唐加了那人微信,把钱转过去了。

拿到钱后,朋友依旧客客气气的,拍胸脯保证第二天一定会还上。

仗义的朱时茂老师只当帮人一把,很快就把这件事抛到脑后了。

可是事情从第二天就开始不对劲了起来。

7月4日,小唐告诉朱时茂,刘金山找上了他,想要加朱时茂的微信。

刘金山就是《小兵张嘎》里的那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胖翻译”,也是圈内的老实力派演员了。

朱时茂更是跟他有着多年的老交情,二人总以兄弟相称。

一听金山要找自己,朱时茂赶紧通过了好友申请。

加上后,刘金山先是跟朱时茂客气地寒暄了几句,还发了张个人的照片。

他称自己正在呼伦贝尔进组拍戏,接着叮嘱朱时茂“老哥”要注意身体。

几句客套话说完后,他立马“图穷匕见”。

刘金山说自己的账号被限额了,但是又急需用钱,所以想借5000块解燃眉之急。

紧接着,一张二维码就发了过来,让朱时茂扫码转账。

这下朱时茂终于回过味来了,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劲。

一般圈内比他年龄小的演员,都会尊称一声“茂哥”,但这个“刘金山”却叫的是“老哥”。

察觉有问题的朱时茂立马停止了正在转账的操作,心中警铃大作。

于是他赶紧给刘金山打电话证实。

果不其然,刘金山表示自己一直都在北京,根本没去拍戏,更别提去呼伦贝尔。

朱时茂联想到昨天借出去的那笔钱,认定这或许是一桩“连环诈骗”。

让助理一查,发现昨天的借钱账号和假刘金山的账号,果然都关联着同一个人。

而那借出去的2000块钱,也打了水漂,很难再追回来。

哭笑不得的朱时茂赶紧拿自己的例子提醒网友:

“凡遇到这种事儿,脑子里一定要多根弦,证实一下是不是真人,千万不能上当受骗!”

“反诈大使”都能被骗钱,这恰恰说明如今骗子们的手段令人防不胜防。

朱时茂不愿让更多人踏进这种套路,第一时间把自己的经历发了出来。

而“无辜躺枪”的刘金山也紧接着发了一条视频。

为自己澄清的同时,他感叹现在的诈骗套路实在太多了,提请人们要提高警惕,守好辛苦钱。

万幸的是朱时茂的损失还在可控范围内。

2000块钱白白损失虽然令人“肉疼”,但并不会“伤筋动骨”。

然而其他几位受骗的明星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他们有人轻则损失大几十万,重则倾家荡产。

层出不穷的骗术

演员李沁的被骗经历,更是称得上“干脆利索”。

那时李沁刚演完新版《红楼梦》中的“薛宝钗”这一角色。

虽然新版《红楼梦》在播出后差评一片,但演员耗费的精力却是实实在在的。

据说为了演这部作品,李沁准备了将近4年的时间。

演完后,她终于拿到了来之不易的40万片酬。

然而李沁还没来得及高兴,就接到了一通朋友打来的电话。

朋友在电话那头拖着哭腔说他家人突发疾病,被送到急诊抢救了。

手术费用是一笔天文数字,李沁二话不说就往对方提供的银行卡里把40万全转过去了。

一时脑热之后,李沁越想越不对,那位朋友之后也不再联系她了。

她后知后觉发现自己被骗了,这才去报警。

警察听到李沁的遭遇也是无语凝噎:“一般老头老太太才会干这种事儿!”

金巧巧的父亲还真干过这种事儿。

金巧巧是《西游记》中的“孔雀公主”,在演艺圈的发展顺风顺水。

稳妥起见,她把巨额片酬都交给了父母保管。

哪能想骗子专挑她的老父亲坑,让她父亲先后几次总共转账整整700万巨款。

等到金巧巧发现后,骗子早就逃之夭夭了!

娱乐圈的明星被骗事例真的不胜枚举。

汤唯被电话诈骗21万,王丽坤买房图便宜被骗191.8万,蓝心湄被骗1000多万新台币......

最令人心痛的还是韩国男团成员李玟雨,他被认识了20年的好友卷走了26亿韩元。

为了追回这笔巨款,他不停打官司。

最后钱虽然回来了,骗子也获刑9年,但对李玟雨的打击太大了。

他一度对人性失去信心,不敢跟别人社交,靠药物才能入睡,很长时间才调节回来。

电影《孤注一掷》也展示了不同的被骗人群,有程序员、模特、高材生。

这些例子无一不说明,被骗跟学历、职业、性别都没有关系。

层出不穷的圈套里,总有一个能让你中招。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防诈骗就成了重中之重的问题。

牢记“三不”,远离骗术

主持人撒贝宁就曾讲述过自己应对电话诈骗的例子。

有一天他接到一个自称是上海公安局的电话。

电话里的工作人员说有人用他的身份证给一个三岁孩子办了住院手续。

他们认为他有拐带小孩的问题,让他配合调查、交罚款。

撒贝宁虽然第一时间思维被牵着走了,但他没有慌乱,而是要求验明真伪。

谁承想对方还真似模似样地报出了两个姓名和警号。

撒贝宁一时被唬住了,不过他依然不敢轻易相信。

于是他下一步的举动是向公安局打电话确认警号是否属实,最终核实为假。

因为接连两次的镇定操作,他躲过了骗局,没有中圈套。

而骗子得知他是撒贝宁后,顿时慌了,连忙道歉承认错误。

撒贝宁感叹,“骗子面前人人平等,一定要保持一颗警惕的心。”

而要想保持警惕,就需要做到这“三不”——不轻信、不透露、不冲动。

一旦涉及钱的问题,无论再熟的朋友都要警惕起来。

要有意识地保护个人信息,谨慎交易,杜绝头脑一热的冲动行为。

只有牢牢记住这些,才能远离寻常骗术。

责任编辑: 叶净寒  来源:娱情予理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706/2243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