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反诈大使”一天被骗两次是面镜子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短评 > 正文
袁斌:“反诈大使”一天被骗两次是面镜子
作者:
当骗子可以冒充你的任何社会关系、掏空你的情感信任,当公共安全防线早已被技术犯罪击穿,个体再“警惕”有时也无济于事。今天,他们套的是朱时茂的“老友人设”,明天,就可能变脸成你“领导”“亲戚”或“客户”。今天是他被骗,明天可能是你父母、孩子,甚至你自己。 试想,连“反诈大使”都防不了,普通人又该如何自保?这不是朱时茂一个人的尴尬,而是所有人都可能陷入的泥潭!

2025年6月25日,国际特赦组织在最新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披露,中国犯罪团伙在柬埔寨肆无忌惮的利用诈骗园区犯罪,当地政府对此视而不见。图为柬埔寨首都金边的街头,摄于2021年8月30日。

71岁的朱时茂,是大陆曾经家喻户晓的演员、如今的“反诈大使”,却在一天之内连续两次中招被骗,损失2000元。这不是喜剧,而是当今中国诈骗横行乱象的一个辛辣注脚。

7月4日,朱时茂发视频称,自己昨天接到一个认识的人的电话,对方称因“侄子结婚没有现金”,急用钱跟朱时茂借2000元,朱时茂就给转过去了。

第二天,一个名叫“刘金山”的人也要加朱时茂微信,加上微信后“刘金山”称其在呼伦贝尔拍戏,发来二维码让朱时茂转5000元。但这个“刘金山”称呼朱时茂为“老哥”,这让朱时茂心生怀疑,并打电话给刘金山核实后,发现自己果然遇到了诈骗。

朱时茂说,他查了一下此前借2000元的那个人,发现其个人信息和“刘金山”是同一个人。

“我还是反诈大使,以为自己不可能被骗”。他自嘲道。

“反诈大使”竟然一天被骗两次,这不是笑话,而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今日中国社会一种普遍的无力感——尽管反诈宣传年年搞,防诈短信天天发,连明星都轮番上阵做“反诈大使”,可实际效果呢?骗子没减少,手段却越来越多元。从冒充熟人、冒充公检法、虚假投资理财,到“AI换脸”“AI合成语音”,他们比谁都会“与时俱进”,在技术和心理战线上双管齐下。

当骗子可以冒充你的任何社会关系、掏空你的情感信任,当公共安全防线早已被技术犯罪击穿,个体再“警惕”有时也无济于事。今天,他们套的是朱时茂的“老友人设”,明天,就可能变脸成你“领导”“亲戚”或“客户”。今天是他被骗,明天可能是你父母、孩子,甚至你自己。

试想,连“反诈大使”都防不了,普通人又该如何自保?这不是朱时茂一个人的尴尬,而是所有人都可能陷入的泥潭!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706/2243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