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带着乘客走,已是不幸中的万幸,要是真把飞机带下去,那就是另一个东航MU5735事件了,后果不堪设想。
但这事哪怕只发生在地面,也已经够震撼。
一个飞了多年、能开A321的机长,拿着刀子砍人,最后从15楼跳下去,这不是情绪崩溃那么简单,是制度一路把人逼到墙角。
这事发生在2025年7月1日上午,长春南航吉林分公司。
李某某,31岁,是一名A321机长。
根据通报,当时他正接受一个叫“资质能力排查”的内部考核,结果被定为“不合格”。
谈话中情绪激动,动手伤了人,最后跑到15楼一跃而下。
排查的内容,说白了就是对飞行员的规章掌握、程序熟练度、飞行状态进行评估。
报告上写着李某某“通讯失效程序掌握不准确”、“驾驶舱门电子锁密码不熟”,怎么看都是基础性失误。
但一个飞了几千小时、能升A321机长的人,会不记得密码?
不会应急程序?
大家心里清楚,飞行员圈子里也都心知肚明,这份报告的背后,是另一套逻辑。
这套逻辑,不是看你会不会飞,而是看你是不是“自己人”。
这事要说透,得从中国民航这几十年的发展说起。
早些年,中国民航是个严肃行业,属于国家战略部门。
培养一个飞行员周期长、成本高,一个飞行员至少得练个三四年。
那时候飞行员叫“空中铁饭碗”,入行不易,淘汰率也高。
所有飞行员统一由中飞院等几所航校培养,选拔严格、流程规范。
但到了2000年以后,情况变了。
民航放开,民营航司一个接一个冒出来,比如春秋、吉祥、奥凯等。
市场大了,但飞行员供应不上。
于是出现一个潮流:高薪挖角。
从三大航里掏人,直接开高价,结果三大航飞行员跳槽成风。
这时三大航坐不住了,他们就联合起来,搞出了一个“飞行员有序流动协议”。
这个协议说白了,就是限制飞行员自由跳槽。
你想走?
可以,交几百万违约金,原单位还得点头。
最狠的是,档案和执照验证资料都在原单位手里,不点头你什么也干不了。
就这样,飞行员开始被“锁死”在原单位,变成了“航空农奴”。
那时候大家还安慰自己:至少飞得多,收入也高,忍一忍还可以过下去。
但真正把整个系统搞坏的,是“自费飞行员”这件事。
2007年以后,三大航开始搞自费招飞,名义上是缓解飞行员紧缺,实际上是打开了一条“关系户快车道”。
不用走中飞院那种选拔流程,航司内部自己面试自己选。
那考什么?考你爸是谁。
于是各路“飞二代”“烟二代”“电二代”纷纷涌入。
你看电力系统、烟草系统、铁路系统,哪个不是被关系户塞满?
本来一个技术岗位,最后变成圈子里的“传承职位”。
有的岗位上一个家族能连着干三代。
现在好了,这套东西也传进了民航。
他们进来以后呢?
飞得少、挣得多。
宽体机、大航线、好班次,一排就是几年。
有人飞完一个月只做几次起落,年终奖金却是满打满算。
甚至不少人还搭配了“固定教员”,你放心飞,真出事有老飞兜底。
而真正靠自己熬上来的普通飞行员,飞737、飞320,飞红眼、飞偏远线,一天飞四段,风里雨里,挣的还不如人家坐着喝茶的“二机长”。
李某某就属于那种靠自己一点点熬上来的。
他不是“圈里人”,更不是“谁谁谁的儿子”。
他熬到机长已经算幸运,可就在最关键的节点,一个资质排查把他从空中打回地面。
资质排查这几年成了航司手里的“万能钥匙”。
你想处理谁,搞一个排查就够了。
哪怕你飞得好,也能在“态度问题”“程序不熟练”“沟通不足”里找到理由。
一旦你被贴上“不合格”的标签,后面的程序就是降级、停飞、重新培训、带飞50小时、再复飞……
但你要知道,这个“50小时”从哪儿来?
靠排班。
排班权在谁手里?
在领导、在机队。
那谁先排上?
当然是圈子里的。
你不是圈子里的,你就慢慢等。
等个半年一年,飞行资质早就废了。
你想走人?
不好意思,合同还在,违约金四五百万,还欠公司培训费。
想去国外?
民航局不给你出具飞行记录验证,你连资料都带不走。
出不去、留不下,还被贴着“情绪问题”的标签,你说人会不会疯?
这时候公司还会搞一套心理“疏导”,让你签文件、谈感受,一旦你表达不满,说“最近压力很大”,就会被定义成“心理状态不稳定,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直接停飞。
这套流程,表面是管理,其实是清洗。
李某某的故事,其实不是特例,而是一个典型。
他一步一步走到机长,却在制度里被一步一步逼回底层。
他最后没有带着飞机走,已经是克制。
他如果真的情绪完全崩溃了,把整架航班带走,后果不堪设想。
但他没这么干,他只对这个系统里压在他头上的几个节点“爆发”了,然后自己走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用命把问题摆到台面上。
但这系统回应了吗?
没有。
民航局没有回应,南航没有说明,连个公开的追责都没有。
更没有人站出来说:是不是制度出了问题?
是不是排查流程太随意?
是不是对普通飞行员的保护机制太弱?
没有。
只有一句“刑事案件正在侦办”。
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不是普通的刑事案件。
这是一个被体制架死的人,在最后时刻做出的极端回应。
而这套体制已经不仅仅是民航的问题。
你去看看电力系统,有多少岗位是“儿子接父亲班”的;
你看看烟草系统,有多少领导的子女进了“非卖品”办公室;
你再看铁路、电信、甚至银行、石油、广电……
只要是体制内,只要是资源型岗位,关系户早就排满了。
现在,这个风终于吹到了民航。
而不同的是,民航不是地面单位,它是一架一架的飞机,是几百条乘客的命,是每天几千次的起飞降落。
你可以用关系进别的系统混日子,但你不能在天上混。
可现在的系统,连“飞得稳”都开始向“站队稳”倾斜,那离出事也就不远了。
李某某的事情,只是一个开端。
如果这个系统再不动手术,再不清理掉那些混进来的、靠背景吃饭的人,再不恢复飞行员自由流动的职业权利,那么,这样的事不会是最后一起。
这不是个体的崩溃,这是整个行业的警告。
你可以堵消息、删评论、开会维稳,但现实不会跟着你演戏。
飞行员不是机器,不是随时替换的零件,他们是真正掌握几百人生命的人。
他们的崩溃,不是情绪的问题,是制度早就裂开口子,只是没人敢看。
李某某已经没了,希望大家别再把问题推回他身上,说“他不适合飞行”。
真正不适合飞行的,是这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