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久回京小住,百无聊赖之中,唯有旧地重游尚能激起我的兴致,于是就到故宫。先是拜访了两位老先生,然后去看我曾任过“行走”的锡庆门外的警卫室。半途,引路的表妹指点给我看建福宫的废址。记得那还是我在二十多年前临去读书之际,故宫工程办公室掌管大门钥匙的同事特别给我开门去看过一趟。如今,故宫除了一些老人,鲜有几个还详知其中的故事,只道这里是“火场”。
于是就想到前久在海外读报,风闻有人建议重建北京故宫建福宫花园,这在京城处处扒房拆屋的风声鹤唳之中无疑是桩好事。其中又见人提到冯玉祥当年驱逐逊帝溥仪出宫时也曾将宦官一并废除。这就大谬不然了,实际上宦官的废除与建福宫一九二三年的焚于大火倒是有着关系,冯玉祥只是把全体皇家赶出故宫,宦官却是逊帝自己动手废掉的。
沿着故宫的红墙,我的思绪便久久萦回于诸多往事。
建福宫那一组建筑位于故宫西北侧,原址为明代乾西四、五两所,为皇太子居处。乾隆朝陆续将其地改建为花园。因其主体建筑为建福宫,故称建福宫花园,亦称西花园。
建福宫花园以延春阁为中心,周围有敬胜斋、碧琳馆、凝晖堂等建筑。因为布局错落,虚实得当,一反皇家花园四平八稳的风格,故而很受皇家的珍视。
自乾隆一朝,许多皇家珍宝均存放于此。另外还供奉有不少金质法器、藏文经版,以及字画古玩等,至清末,像敬胜斋等建筑,基本为珍宝库房。
及至宣统退位之后,皇家入不敷出,于是就有了溥仪计划彻底清点建福宫珍宝的举动。结果在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清点工作刚刚开始不久,就发生了一场大火,将建福宫花园以及在此存放的珍宝化为灰烬。
关于建福宫及其大火,溥仪在他的传记《我的前半生》中曾有这样的记述:“我十六岁那年,有一天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叫太监打开建福官那边一座库房。库门封条很厚,至少有几十年没有开过了。我看见满屋都是堆到天花板的大箱子,箱皮上有嘉庆年的封条,里面是什么东西,谁也说不上来。……这时我想到了这样的问题:我究竟有多少财宝?我能看到的,我拿来了,我看不到的又有多少?那些整库整院的珍宝怎么办?被人偷去的有多少?怎样才能制止偷盗?”++
“庄士敦师傅曾告诉我,他住的地安门街上,新开了许多家古玩铺。听说有的是太监开的,有的是内务府官员或者官员的亲戚开的。后来,别的师傅也觉得必须采取措施,杜绝盗患。最后,我接受了师傅们的建议,决定清点一下。这样一来,麻烦更大了。”++
“首先是盗案更多了。毓庆宫的库房门锁给人砸掉了,乾清宫的后窗户给人打开了。”++
“事情越来越不像话,我刚买的大钻石也不见了。为了追查盗案,太妃曾叫敬事房都领侍组织九堂总管,会审当事的太监,甚至动了刑,但是无论是刑讯还是悬重赏,都未获得一点效果。不但如此,建福官的清点刚开始,六月二十七日的夜里便突然发生了火警,清点的和未清点的,全部烧个精光。”++
“这是清宫里贮藏珍宝最多的地方,究竟在这一把火里毁掉了多少东西,至今还是一个谜。内务府后来发表的一部分胡涂账里,说烧毁了金佛二千六百六十五尊,字画一千一百五十七件,古玩四百三十五件,古书几万册。这是根据什么账写的,只有天晓得。”
另外,摄政的醇亲王在日记中也有记载:“正月初十日(二月二十五日)。夕闻内廷传有巡幸消息,急电耆公,同上门,设法消弭阻止。亥刻携杰儿同车而回。”++
“五月十四日。子刻骤闻宫内失慎,即上门查看,系于昨夕亥刻建福宫内失火延及中正殿后面,火势甚猛。幸王将军等督率消防队等极力施救,并意大利救火队帮同护防,始于卯刻渐息。王大臣等亦俱在内卫侍。此次意外之灾诚为甚险焉。……”
另外据朱契的《明清宫苑建置沿革考》:“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六月二十六日夜,西花园敬胜斋(斋额曰德日新)失慎,延烧怡静轩、慧曜楼、吉云楼、碧琳馆、妙莲花室、延春阁、积翠亭、玉壶冰、中正殿、香云亭十处。起火原因,人言言殊,当以点查内宫古物,宫监惧罪纵火一说,较为可信。清室善后委员会因点查养心殿,得当时内务府报告失火情形及修理火场价单各一纸……。”
当时北京的报纸也有报导:“北京,六月二十九:星期日紫禁城某些建筑失火,现在已开始点查详列清单。据说幼帝已下令详细清查被焚去两座宫库珍宝的数目。……前几年一个同样性质的例子。北海公园的万佛楼,因为常被太监等人盗窃宝物,为了消灭证据,突然失火焚毁。现在万佛楼已变成一片瓦砾的空院子,就在九龙壁之北的那一个地方。”
无论起火的原因究竟如何,总归是建福宫的这场火灾引发了太监的出宫。大火之后十八日,溥仪下令将紫禁城的全部太监尽行遣散,并且限时限刻要他们离开紫禁城。醇亲王载沣以为此乃有关皇家的体面,万万不可行,但溥仪执意甚坚,多方劝阻徒劳无功,摄政王也没了主意,只好任由局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