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英签协议 中共或遇制度性孤立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分析:美英签协议 中共或遇制度性孤立

2025年2月27日,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和美国总统川普在白宫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后握手。(Madalina Vasiliu/英文..;

上周,美国与英国达成贸易协议,成为川普政府宣布全球性“对等”关税以来达成的首份协议。北京批评,该协议很可能在针对中方。

分析指,美英贸易协议是一场大国供应链与规则制定主导权的角力,是“结构性排中共”,全球贸易将进入以“安全、信任与排他性”为基础的崭新阶段。

美英协议中共跳脚忧中国产品被挤出供应链

5月8日,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与英国首相斯塔默共同宣布达成贸易协议。中方对相关条款感不满,认为这是将中国产品排挤出英国供应链的举动。

英国《金融时报》5月13日报导,一位中共政府的贸易顾问表示,英国接受了美国的贸易安全条款,令北京感到震惊,尤其是在英国首相斯塔默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与中方关系的背景下。

14日,中共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关于英国与相关国家的贸易协议,我想指出,国家间的合作不应针对或损害第三方利益。”

中共是英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2024年的双边贸易总额达到了984亿英镑。北京担心,美英贸易框架协定将把中国商品挤出英国的供应链,使得已经遭受美国高关税重创的出口业,更为雪上加霜。

面对北京的指责,英国政府称,与美国的协议“符合国家利益,确保关键行业数千个就业岗位,保护英国企业,为未来更大贸易奠定基础”。协议中的“外部条款”“并非旨在破坏与任何第三国的互利经济关系”。

5月15日,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在接受大..;采访时表示,《金融时报》的报导释放了多层战略性信息,“已不仅仅是单一‘双边贸易协定’,而是一场大国供应链与规则制定主导权的角力”。

英国快速靠向美国中共成目标

据《金融时报》,美英贸易框架协定中,英国获得钢铁和汽车关税减免的条件是“迅速满足美国政府对供应链安全及相关生产设施所有权的要求”。英国官员表示,川普政府强调,中共就是这一条件所指的目标。

报导还说,北京担心川普利用双边谈判向贸易伙伴施压,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警告各国不要与美国签署威胁中方利益的贸易协议。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燕生称,很明显,华盛顿会在贸易谈判中迫使其它国家接受类似条款,以孤立(共产)中国,“这种毒丸条款实际上比关税更糟糕”。

黄大卫分析说,美英达成的含有安全附加条件的贸易协议是川普新任期推动“互惠关税”以来的第一份协议,“不只是降税,而是有条件降税:必须清除供应链中不符美国国安条件的风险成分(暗指中资或中制部分)”。

他说,中共被“明确视为目标”。英国同意接受美国以《232条款》为基础的“安全审查机制”,北京认为这是针对它的“毒丸条款”(Poison Pill Clauses)。这类条款一旦签入协议,即便将来政府更迭也难以取消。

《232条款》是指美国《贸易扩张法》(Trade Expansion Act)第232条。该条款用来调查进口产品是否危害国家安全。由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调查,若产品对美有威胁,总统可加征关税、限进口量或用其它方法保护美国。

黄大卫表示,英国选边意味强烈,令中方意外与忧虑,“北京认为英国本应保持灵活中立,但却在此节点快速靠向美国,影响中英正常化”。

他说,虽然中美同时宣布暂时降低高额关税,但中方更担忧“美国不再靠关税单打独斗,而是集结盟友以规则孤立中国(中共)”。

几日前,美中双方调降关税,中国对从美国进口货品的关税由125%降至10%,美国对从中国进口货品关税由145%降至30%,并暂停对等关税90天。

美英贸易协议“结构性排中共”或成美盟友的模板

黄大卫指出,美英贸易协议内容并非单纯经济,而是“结构性排中共”。其中,协议附带的供应链国安条款,本质上是贸易条件中的政治与技术主权审查,明确限制中国商品、技术、甚至资本进入英国重要产业。此外,这可能成为美国盟友模仿的模板,例如日本、加拿大或德国。

英国是G7国家、五眼联盟成员,是地缘与制度的关键枢纽,“倘若英国明确选边,会在全球范围产生制度连锁效应,即‘谁控制了条款,谁就控制了供应链范式’”。他说,对中方来说,比起一国加税,更可怕的是一整套“制度排他体系”的建立。

他表示,北京正尝试恢复与欧洲关系,英国此举等于提前“开火”。北京希望将欧洲与中美对抗脱钩,但英国此举削弱了中方在欧洲的策略缓冲地带。

此时正值美欧贸易谈判之际,波兰副经济部长周四表示,欧美谈判正在加速。上个月,中共取消了对5名欧洲议会议员和议会人权小组委员会的制裁,试图向欧盟示好。但欧盟贸易负责人周三(14日)说,欧盟无意重启与中共的一项投资谈判,该谈判此前已陷入僵局。

中共面临“制度性孤立”

美英“结构性排中”的贸易协议一旦成为模板,中共将面临巨大压力。黄大卫指出,短期经济损失有限,长期“制度性孤立”风险升高。

黄大卫分析,现阶段,英国市场对中国出口比重不高(不到2%),但若美国与多国签类似条款,对(共产)中国将构成逐步排挤效应。特别是高端制药、通信零件、稀土加工等,若遭多边限制,中方产业升级将受限。

就美英贸易协议在全球格局中的作用,他评价说,从美国视角看,这是重构全球供应链规则的第一步,转向“友岸外包”和“安全导向贸易”。

黄大卫说,从英国视角看,希望在美中之间抢占话语权与利益,但风险在于失去中方合作红利。从中共视角看,这是提前预警:中方已预感未来不仅是美国,而是“联盟式经济排斥”。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双边贸易安排,而是全球秩序重组中的一枚指向明确的棋子。它所代表的是:全球贸易进入以‘安全、信任与排他性’为基础的崭新阶段。”

黄大卫表示,供应链转向成本惊人,这是一场双向脱钩,中国亦开始大规模去美、去欧,正加速“国产替代”,例如加速自制半导体、工业软体。

“对北京而言,这不只是‘一份协议’,而是一个体系的预演。”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516/2219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