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9日,求职者在山东省青州市的一场招聘会上。
中国经济低迷,失业率特别是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高校学生毕业即失业。某知名985高校的研三学生,向几家汽车和互联网行业大厂投简历均被绝,理由为本科“双非”(非985、非211院校)学历,引发网络关注。
综合陆媒报导,本科毕业于普通高校的李志宇(化名)近日告诉陆媒,他以高出国家线50多分的成绩考入某985高校电子信息专业。读研期间,多次拿到奖学金,在SCI(科技期刊引用文献资料库)上发表了4篇论文。
“找工作时我投了几家汽车和互联网行业的大厂,都因第一学历被拒了。”李志宇说,虽然企业不会明示,但“卡”第一学历已成为心知肚明的“潜规则”,学生们还会戏称这样的企业为“学历厂”。碰到“学历厂”,即便是同一院校、相同专业甚至同班的研究生,也会因第一学历差异,有不同的待遇。
此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一项相关调研显示,七成受访者遇到第一学历限制。其中,有四成受访者曾接触到企业在招聘信息中明确标注了“985/211本科优先”“仅限统招/全日制本科”等;近三成受访者表示在应聘时虽然企业对第一学历没有明确标注,但仍感受到“隐形门槛”。
4月24日,标签为“985硕士求职大厂被拒只因本科双非学历”的话题,引发网络关注。
数码博主、微博大V“爱机少年”说,“也不知道第一学历这种鄙视链是从哪里来的,学历都要查三代了?能从双非到985硕士起码是说明有能力,高考失利考研都不能拯救了吗?”
网友说,“虽然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现在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在卷。”“不仅要卷最高学历,还要卷第一学历,高考真的成为人生分水岭了。找工作越来越难,多少明明还不错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冲又冲不动,躺也躺不平,这个时代我们普通人该做什么?”“博士一部分都得送外卖。”“没办法啊,招十个人,双九的简历投了好几百份过来,hr肯定从双九的选啊,就是人太多了。”
IT行业撰稿人、微博大V“大老客大大”说,“这件事的本质很简单,人才供大于求,任何指标都可以作为筛选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学历、长相、身高、智商、性别、籍贯、口音、谈吐、家境……当然还包括运气,因素实在是太多太多。所以,这里刻意加上‘只因’两个字,是非常不合理的,也是与事实严重脱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