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关税战持续升温,有香港厂商指美国市场受影响,应加快以“香港制造”产品供应中国市场。
有分析认为,过往香港产品被誉为“东方之珠”,外销欧美市场,现在如跟中共走封闭路线,只会失去优势及竞争力,最终死路一条。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陈家伟周五(18日)接受港台访问指,旗下保健食品集团在美国及香港均有智能生产线,原材料来自美国、南美洲及欧洲。
他指出,受美中关税战影响,不少使用中国原材料的美国厂商同行,或转用其他地方原材料,预料生产成本至少上升两成,将推高价格。
陈家伟指集团本月已有数千产品订单被取消,如情况持续,一年或被取消过万订单。
身兼香港品牌发展局主席的他,正改造位于大埔创新园的智能生产中心,盼提升约两成产能,以“香港制造”产品供应中国市场,并加快原产地认证事项,希望两个月内成事。
他又认为,中国消费者愿付更高价钱,购买“香港制造”产品。
港产品出口总货值4年跌22.4%的确,“香港制造”的成衣、玩具及钟表出口,曾高踞世界首位。
50年代中,香港工业起飞,纺织及制衣业、塑胶及玩具业、钟表业及电子业为香港经济支柱。
但随著经济转型,不少工厂搬到中国。
现时“港产品出口”货物为香港天然产品,或在港经制造工序,以致基本原料形状、性质、式样或用途受永久改变。
“港产品出口”主要为首饰、金器及银器;宝石或半宝石制成品;非铁金属及医疗药用产品。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资料,对比2021年及去年数字,“港产品出口”总货值由74.5亿港元下跌至57.8亿港元,跌幅约22.4%;中国市场货值由29亿港元下跌至20.4亿港元,跌幅约30%;而美国市场则由7.3亿港元下跌至5.9亿港元,跌幅约19.2%。
分析:香港制产品曾为“东方之珠”恐被淘汰台湾励志协会执行长赖荣伟认为,如香港将外销市场集中于中国,只有死路一条。
他指出,几十年前香港有工业,当时对全世界开放,制度与中共显然不同,其产品更被誉为“东方之珠”。
他表示,如香港走回中共的“封闭”道路,将丧失原有优势,其产品亦无法与世界各大城市竞争,最终只会被市场淘汰。
他续称,早在关税战前,欧盟与中共已就经济发展有不少分歧,认为中共倾销伤害欧盟企业;如香港只集中出口至中国,亦会失去欧洲市场。
对于中国市场,赖荣伟认为美国消费能力为全球排名第一,世界各国均需要美国市场,如香港只靠中共而放弃美国市场,而中共对市场亦有管控,香港产品竞争力将被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