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追踪:习*近*平“折戟”多国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实地追踪:习*近*平“折戟”多国—VOA独家 实地追踪:习*近*平的“熊猫外交”为何折戟芬兰?

“我们现在面临着财务困难,这确实是因为动物园导致的,因为市政府拥有动物园99.7%的股份,通常都是市政府向动物园提供财政支持,而现在动物园公司无法偿还借贷。这个财务困难反映在了我们城市机构身上。我们期望能够维持公共服务在一个特定水平上,但财政困境使我们很难把公共服务维持在财务危机发生之前的水平。我不能直接说这是因为大熊猫造成的,但肯定是动物园公司造成的,”拜尔都说。

阿赫泰里新任市长拜尔都。(美国之音/李北平摄)

谈到大熊猫项目失败是否给城市带来负面形象,拜尔都说:“我无法直接回答,这取决于你所问的人的意见,因为总是有反对和支持的意见。现在有的人感到遗憾,有的人反对,有的人依然认为我们应该把大熊猫留在这里。我不能代表市民意见。但是,我认为当初的决策者也没有错。当他们决定接收大熊猫时,他们对当时的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但是后来的疫情、战争和国际环境与政治的变化,是他们无法预料的。愤怒之后说不应该怎么做当然容易,但是当时的决策者们无法预测这些后来出现的因素。”

这位市长承认,该市动物园存在地理位置上的劣势。

他说:“来芬兰的游客,通常会访问赫尔辛基和拉普兰的罗瓦涅米。我们这里曾预期每年吸引15至20万游客,这当然远不如赫尔辛基动物园,但对于阿赫泰里依然是一个很好的数字。”

拜尔都说,阿赫泰里动物园是公司经营,而芬兰政府依法不能为企业直接提供财政支持。这可能是导致阿赫泰里大熊猫项目失败的最重要原因。而赫尔辛基的高乐盖阿萨利动物园是以基金会形式运营的,政府可以提供财政补助。

他说:“除了20万欧元疫情补贴,整个疫情期间,我们没有得到任何其他来自芬兰政府的支持。而高乐盖阿萨利动物园则可以每年从赫尔辛基市政府得到400万欧元的支持。”

大熊猫项目或涉犯罪,芬兰警方调查

除了财政危机以外,阿赫泰里市政府最近还遭到警方调查,案由就是它在2018至2020年间向阿赫泰里动物园提供贷款担保,涉案金额高达650万欧元。市政府拥有该动物园99%股份,多年来持续向动物园提供巨额借贷。去年市政府注销了与动物园相关的三家子公司数百万欧元的应收账款,其中涉及已失败的大熊猫项目—投资800多万欧元的熊猫馆。财务报表中减记的760万欧元,引起了市议员们的困惑。

这三家公司分别是阿赫泰里动物园公司、大熊猫房地产公司和麦色卡门达酒店。阿赫泰里动物园的生意主要就是由这三家公司构成。警方没有透露更多细节,但表示,初步调查将会在秋季完成。

阿赫泰里市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以北300多公里处,该市居民仅约6400。涉案金额相当于人均1000多欧元。两只大熊猫,不但没有成为该市的招财猫,反而成了动物园和市政府的灾星。

对于最近媒体报道的警方调查,拜尔都市长告诉记者,是因为市政府最近自己的内部调查发现了一些(上届政府)违规行为,他们自己将情况主动通知了警方。目前警方还在调查中,他不便做评论。

2025年3月3日,阿赫泰里市长办公室窗台上的大熊猫画像。(美国之音/李北平摄)

谈话结束时,记者注意到,市长办公室的窗台上放着一个精致的小画框,内嵌两只大熊猫正在吃竹叶的画像,画的右上角嵌着“都江堰”三字,左下角嵌着“纯银手工”四字,大概是都江堰熊猫基地赠送给他的前任的礼物。

阿赫泰里前任市长远避北极了

拜尔都的前任叫亚尔莫·别尼莫基(Jarmo Pienimäki)。他在小城阿赫泰里担任市长近12年。2023年12月,在该市和动物园决定将大熊猫送回中国的当年,他辞职了。从他的LinkedIn账号可以看到,他辞职后创办了一家叫 JarGo Oy的公司,利用他的从政经验,提供行政咨询和培训,以及租车服务和自然导游服务等。但是这个公司的网页无法打开。

他的领英(LinkedIn)账号里依然可以看到不少大熊猫的元素。他转推最多的就是阿赫泰里动物园的帖子,包括大熊猫的照片。

一位曾参与过阿赫泰里大熊猫项目协调工作的先生说,亚尔莫没有做生意了,而是重新当市长了。那是一个非常接近北极圈的小城,依偎在芬兰和瑞典的界河道尔奈河(Torne)边,名叫上道尔尼奥市(Ylitornio)。资料显示,该小城仅3700多居民。

记者试图打电话采访他,但他并没有接电话。记者向他助手提供的他的电邮地址发来电邮,但截止发稿时没有得到回复。也许,失意的亚尔莫期望待在冰天雪地的北极地区,躲避外界的烦扰。在他曾经工作过12年的南方小城,一场诉讼也许在等待着他。

硬刚大熊猫项目十年的一对芬兰兄弟

通过在阿赫泰里市政府和动物园的访谈得知,该市一对兄弟市民曾令市政府和动物园公司头痛不已。前任市长亚尔莫曾公开称他们是神经病。动物园公司董事长里斯托也曾对媒体表示,他们的投诉导致了大熊猫项目的失败。动物园公司总经理阿尔雅,在采访时帮记者搜索到了关于这对兄弟阻止大熊猫项目的一些报道。

他们是奥利·萨希迈基(Olli Sahimäki)和塞鲍.萨希迈基(Seppo Sahimäki)兄弟,阿赫泰里市民,已退休。其中奥利·萨希迈基是投诉的主要发起人,他已经76岁了,从大熊猫项目讨论立项,他就开始反对,差不多十年了。芬兰媒体有很多关于他的报道。

硬杠大熊猫项目10年的萨希迈基兄弟。(照片来自芬兰电子杂志网站:www.viiskunta.fi)

体报道说,萨希迈基的2017年的投诉,导致法院否决了阿赫泰里市政府对建设熊猫馆的820万欧元资金的政府担保,迫使动物园公司不得不寻求个人担保。那年他68岁。之后,因为他们兄弟的投诉,导致芬兰政府原拟给阿赫泰里动物园的150万欧元疫情补贴变成了20万。在阿赫泰里动物园遭遇财务危机时,芬兰财政部原拟的500万欧元援助资金,也因为萨希迈基兄弟的投诉被取消。动物园公司董事长西沃宁曾愤怒地对媒体说,他们是这个城市的破坏者,是坏人,他们必须为这两笔巨额补助的取消负责。

事实上,不少阿赫泰里本地人也认为这兄弟俩是坏人。但是,萨希迈基认为,他们兄弟俩是为这座城市考虑,政府的钱不应该拿去补助企业,而且大熊猫项目投资过大,会给小城阿赫泰里带来沉重负担。他说他们热爱大熊猫,哪怕阿赫泰里遍地是熊猫,但是阿赫泰里只有6400人口,负担不起大熊猫每年几百万欧元的开支。

他们兄弟的观点,获得了不少芬兰人的支持,以及媒体和学者的支持。也正是因为舆论压力,导致芬兰政府无法通过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留住这两只中国大熊猫。

批评引进大熊猫的声音,一直强烈

尽管芬兰人非常喜爱大熊猫,但是很多人依然对引进大熊猫项目持强烈批评态度。大熊猫到来之际,《中芬兰人报》即撰文说,对中国来说,熊猫是棋子。文中说,熊猫属于野外生存动物,不应被圈养或人工喂养。因此,大熊猫不应该被当作旅游诱饵和媒体收入来源,或像现在这样被当作政治宣传工具。

芬兰媒体调查,近60%的反对党议员认为将大熊猫引入芬兰是一件相当负面的事情。左翼联盟主席李·安德森(Li Andersson)对媒体表示,他不支持以牺牲动物为代价来促进贸易关系和开展外交。他还认为,大熊猫抵达芬兰的原因是芬兰在人权问题上的沉默。

芬兰人民党主席安娜-玛娅.亨利克森(Anna-Maja Henriksson)也对大熊猫项目持怀疑态度。她认为,基本上,动物在自己的自然条件下表现最好。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熊猫抵达芬兰绝不能导致与中国对话时忘记人权问题。芬兰人党国会议员亚尼.马盖拉(Jani Mäkelä)在谈及大熊猫时说,芬兰最终会成为中国的乌龟公子。乌龟公子大概是“龟孙子”的意思。

反对党议员们尤其批评将大熊猫移出其自然栖息地的行为。绿党和左翼联盟对熊猫项目的批评最为激烈。

世界自然基金会芬兰分会保护主任贾里·卢科宁(Jari Luukkonen)也反对芬兰政府出钱资助阿赫泰里大熊猫项目。他认为,芬兰的濒危物种比熊猫还多,它们更需要这些钱来保护。

中国大使馆组织捐资挽留大熊猫

在阿赫泰里大熊猫项目遭遇财政危机之际,中国驻芬兰大使馆曾极力挽救这个“熊猫外交”的成果,包括向在芬兰的中资企业和华人募捐。

媒体报道,2021年11月,当阿赫泰里市政府公开表示可能因财务危机送大熊猫回中国后,中国驻芬兰大使陈立表示,大使馆正在为阿赫泰里大熊猫募捐,善款会在该年圣诞节前到位。一个月后,12月14日,陈立大使带着芬兰中资企业协会会长、中远海运集团代表宋明君等人,为阿赫泰里动物园送去了50万欧元捐款,其中中海运捐助30万欧元。

尽管阿赫泰里动物园对捐款千恩万谢,还是没能留住大熊猫,它们被提前8年送回了中国。

大熊猫陆续送回,“熊猫外交”衰落?

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的“熊猫外交”最早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朝(618–907年)。公元690年至705年间,武则天曾将两只活的大熊猫和70张熊猫皮毛作为外交礼物赠送给日本,这被视为最早的熊猫外交实例。

“熊猫外交“这个说法出现在冷战时期。1957年至1982年间,中国向九个国家赠送了大熊猫,以表达友好意愿。1972年,中国在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后,向美国赠送了两只大熊猫“林林”和“兴兴”,象征两国外交关系的解冻。

1984年起,中国将大熊猫赠送方式转为长期租借。这一转变旨在促进国际友谊,同时为大熊猫保护事业筹集资金。

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似乎特别喜欢用大熊猫做外交礼物。据不完全统计,在他的手上至少已经送出了8对大熊猫给7个国家的动物园。

据中国媒体统计,截至2013年底,在中国境外的大熊猫有43只,分布在12个国家。至2023年,境外大熊猫达到66只,分布在19个国家。这也许是中国“熊猫外交最密集的十年。在这期间,中国几乎年年都有对外送熊猫。

不过,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对外采取咄咄逼人的“战狼外交”,中国租借国外的大熊猫被送回中国似乎成了风潮。曾经风靡一时的“熊猫外交”迎来了一个潮落时期。

2022年12月,美国孟菲斯动物园宣布将两只大熊猫送回中国,次年,一只被送回,一只病死动物园。

2023年11月,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国家动物园将3只大熊猫送回中国。

2023年11月,爱丁堡动物园将全英国唯一的一对大熊猫送回中国。

2024年9月,日本上野动物园两只大熊猫被提前送回中国。

据中国媒体报道,2024年中国总计接回了17只大熊猫。在2023年到2024年8月期间,海外的大熊猫从66只减少到52只,一年间减少了14只。

韩国《朝鲜日报》东北亚研究所所长崔有植曾撰文说,大熊猫以其温和、富有魅力的形象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被认为是中国软实力的象征。但是中国的“战狼外交”摧毁了“熊猫外交”的形象。

他在文中说,虽然归还大熊猫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租赁合同到期、饲养费负担过重等,但中国的国际形象较过去大有不同才是影响最大的原因。随着中国一改过去韬光养晦的路线,转为粗暴攻击其他国家的“战狼外交”,大熊猫便不再是被广泛认可的中国外交象征。

《外交官》杂志2023年4月刊载的一篇文章表示,芬兰政府不愿继续资助其动物园的大熊猫的原因之一是,高昂的维护费和租借费高于该国保护本国濒危物种的支出。这篇文章认为,中国将大熊猫送往国外的真正原因是政治性的,即把熊猫当作政治手段。它说,熊猫租借与重大长期国际贸易协议之间存在相关性。

2025年3月3日,阿赫泰里市的旅游广告牌,大熊猫的背影。(美国之音/李北平摄)

图尔库大学的中国问题研究员尤卡·奥基亚(Jukka Aukia)在中国的大熊猫即将抵达芬兰之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向国外出租熊猫是中国改善在外国人心目中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

奥基亚认为,“熊猫外交”的最终目的是压制外国对中国的批评,巩固共产党的专制地位。

“通过拒绝西方的批评,我们也阻止了民主和其他西方价值观流向中国,“这位研究员说。

奥基亚提到,由于挪威和中国在对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问题上存在的分歧,芬兰的邻国挪威就不可能得到中国的大熊猫。

不过他也指出,中国并不是惟一一个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外国人对其看法的国家。

“在芬兰,国家品牌工作组也希望宣传芬兰是一个天蓝湖清的雪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谈结构性腐败或酗酒,而是强调美好的一面,”报道援引他的话说。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美国之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5/0311/2187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