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贲: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受过教育的了解”,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相对可靠的业余知识。举一个例子吧,你不是传染病专家,但你仍然可以对奥密克戎有“受过教育的了解”,你知道,这种疾病的致死率已经低于普通流感。你也知道,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没有因为这个疾病去强行限制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由需要。你把这个信息告诉别人,你被信任的基础并不建立在你有没有医学院文凭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理性、逻辑,以及你过往言论记录的基础上。在能说话的时候说真话,不能说话的时候不说假话,你就有了被信任的基础。
即使一个人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不能保证他对专业问题发表的看法在知识上就一定是可靠的。再高明的书画鉴赏师都还有打眼的时候,张大千对石涛的临摹就曾经瞒过了罗振玉的眼睛,好在张大千不是个骗子。现如今专家利用自己的专业权威行骗套利、招摇过市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公共事务中,他们不是启蒙者,而是最有效的骗子。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特别提倡批判性思维,普通人需要自己学会对知识信息的真假有所判断,不要虚无主义,也不要迷信专家权威。
现在似乎有一种对“错误知识”的恐惧症,幻想通过“专业主义”来清零错误知识。这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17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就已经提出了“观念自由市场”和“观点自我修正”的观点。
弥尔顿说,读书和求知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摆脱愚昧,变得智慧起来。就算是接触到错误知识,也可以从中学习到有用的东西,并通过考虑什么是不正确的来发现什么是正确的。弥尔顿的观点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理性、自由意志和良知,每个人都能为自己作出必须的思想判断。要读什么书,不读什么书,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应该让每个人自己来决定,而不是由颁发许可证的人来决定。这就像在自由的市场上买东西,每个人都能决定要买什么,不买什么。这就是著名的“知识自由市场”原则。
弥尔顿还提出,与其他的事情一样,求知要允许犯错,犯错是一个人学习的过程。《圣经》里的例子就是亚当,因为犯错,亚当才知道有善恶,才有机会从恶里知道有善。弥尔顿说,“因此,就人类目前的情况说来,没有对于恶的知识,我们又有什么智慧可作选择,有什么节制的规矩可以规范自己呢?谁要是能理解并估计到恶的一切习性和表面的快乐,同时又能自制并加以分别而选择真正善的事物,他便是一个真正富于战斗精神的基督徒。如果一种善是隐秘而不能见人的;没有活动,也没有气息,从不敢大胆地站出来和对手见面,而只是在一场赛跑中偷偷地溜掉;这种善我是不敢恭维的”。这就是弥尔顿提出的“观点自我修正”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