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美国债利率差创22年新高 市场提前测试人民币贬值底线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外媒:中美国债利率差创22年新高 市场提前测试人民币贬值底线

中共确定“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方针后,外界预期人民币将迎来一波贬值浪潮,市场开始试探中国对人民币贬值的底线。(图/Shutterstock)

近日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方针后,外界预期人民币将迎来一波贬值浪潮,作为长期利率指标的10年期国债的中美收益率差,已扩大至2002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准,全球货币市场已经开始试探中国对人民币贬值的容忍程度。

据《日经中文网》报导,12月11、12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方针后,中国的长期利率正在下降。英国LSEG的数据显示,中国10年期国债(基准债券)的收益率12月13日一度下降到1.769%(债券价格上升),连日来持续刷新历史新低。另一方面,根深蒂固的物价上涨压力使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至4.33%。人民币与美元的收益率差时隔22年首次超过2.5%。

报导说,2007年中国的长期利率曾超过5%,这是因为企业旺盛的设备投资需求导致资金供求持续紧张。目前,由于房地产不景气导致资金需求停滞,广泛年限的利率下降。2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跌破2%的心理大关。

中共在确定2025年经济运作方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将适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降息。而在经济工作会议前几天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共将2009年雷曼危机后首次的货币宽松政策推上台面,并首次使用了表示摆脱传统型经济刺激措施的“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说法。

不过,报导指出,目前尚不清楚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否讨论了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市场上有观点认为,不能排除2025年央行采取非传统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在资产负债表上购买积极财政政策下不断增加的中央政府债务等措施。

而由于房地产不景气的长期化,中国大陆正陷入物价持续低迷的通货紧缩现象。金融市场越来越多观点认为,中国央行迟早会不得不采取购买国债、量化宽松等非传统货币政策。

报导认为,这种货币宽松的扩大将通过中美利率差进一步扩大,带来人民币贬值压力。在13日白天的上海外汇市场,人民币一度贬值至1美元兑7.2798元。如果人民币跌破2023年9月8日创下的7.351元兑一美元,将是2007年12月26日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最低水准。

外媒指出,中国目前正在牵制人民币避免过度贬值,北京决策者正在考虑在2025年再允许人民币较大幅度贬值,用以应对美国候任总统川普提高贸易关税。

中共政治局会议已删去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准上的基本稳定”的表述,主要是为应对川普竞选期间提出对中国征收60%关税的承诺,而为对抗美国高关税政策,中国可能允许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贬值,以支援出口。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中时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4/1216/2145750.html